原始文章

BRING-UP-3 心臟衰竭研究在義大利進行,觀察目前的ESC心臟衰竭治療指引,特別針對減少射血分數的心臟衰竭患者。研究招募了3,830名門診患者,平均年齡70歲,其中34.5%超過75歲。主要發現顯示,HFrEF患者的四大治療支柱處方率達65%,超過90%的患者使用β-阻滯劑和RAS抑制劑,SGLT2抑制劑和MRAs的處方率也超過80%。這顯示義大利心臟科診所對指引的遵循程度相當高。該研究已註冊於GOV: NCT06279988。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這項研究評估了心臟衰竭(HFrEF)患者在診斷後接受指導療法的情況,分析了2000至2021年間的瑞典數據。結果顯示,54%的患者在診斷後心臟衰竭持續時間少於3個月,36%則超過12個月。年輕患者通常持續時間較短,且合併症較少。雖然大多數患者早期接受RASI和β-阻滯劑,但ARNI、MRA和SGLT2i的使用仍然有限,顯示需加強對HFrEF療法的遵循。 PubMed DOI

這項研究分析了Kaiser Permanente中大西洋地區心臟衰竭及射血分數降低(HFrEF)患者的指導性醫療療法(GDMT)使用情況。結果顯示,93.8%的患者使用GDMT,但達到目標劑量的比例不一,ACE抑制劑和β-阻滯劑的達標率較低。年齡、射血分數、心房顫動等因素會降低GDMT使用率,而較高的BMI和腎功能則有助於提高使用率。研究強調了改善年長患者治療依從性的重要性。 PubMed DOI

OPTIMA-HF 註冊資料庫旨在收集有關意大利慢性心臟衰竭 (HF) 的數據,特別是針對心臟衰竭伴隨射血分數降低 (HFrEF) 的患者。研究分為兩個階段:回顧性分析 (T0) 和前瞻性分析 (T1)。在 T0 階段,共有 2110 名 HF 患者,65.9% 被診斷為 HFrEF。雖然大多數患者接受了建議的藥物治療,但不到 50% 的患者獲得最佳聯合療法,且許多患者未達到建議的劑量,顯示出改善治療策略的必要性,以提升 HFrEF 患者的預後。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評估了心臟衰竭(HFrEF)基礎療法的處方趨勢及其對急性失代償後30天再入院和全因死亡率的影響。研究分析了999名患者的數據,發現雖然93%的患者使用β-阻滯劑,但只有30%使用礦物皮質激素受體拮抗劑,18%使用SGLT2抑制劑。隨著時間推移,SGLT2抑制劑的處方率顯著上升。多變量分析顯示,使用ACEi/ARB/ARNi可顯著降低30天全因死亡和再住院風險。總體而言,指導方針推薦的療法採用仍有限,但SGLT2抑制劑的使用逐漸增加。 PubMed DOI

心臟衰竭(HF)是全球重要的健康議題,適當的藥物治療能顯著降低死亡率並改善生活品質,但許多患者未獲得最佳治療。本研究針對心臟衰竭及射血分數降低(HFrEF)患者進行評估,發現只有20%的患者接受四重療法,且10%未接受任何建議藥物。雖然SGLT2的處方達標,但β-阻滯劑和ACE抑制劑的處方量卻低於目標。這顯示在開立必要療法上存在重大不足,強調醫療人員需持續接受心臟衰竭管理的教育與訓練。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發現,針對因急性失代償性心衰竭住院且射出分率降低的病人,住院時開始或調整指引建議的藥物治療是安全的,能有效改善血壓、心跳和功能狀態。已經有在用這些藥物的病人,腎功能變化較明顯,需多加注意。結果支持住院期間就應積極開始或優化治療。 PubMed DOI

這項多中心研究發現,HFrEF患者出院及六個月後,只有不到一半有用足四種建議藥物。GDMT用得越完整,門診惡化性心衰竭和死亡率就越低。門診WHF很常見,也代表預後較差。雖然指引明確,但GDMT落實率仍低,若能加強執行,病人預後會明顯改善。 PubMed DOI

這項日本大型研究發現,雖然超過一半急性心衰竭住院患者出院時有用建議藥物,但多數沒達到建議劑量,且不少人在三個月內就停藥。年長、有貧血、失智或腎臟病的人停藥率更高。整體來說,心衰竭藥物的使用和劑量提升都還有很大進步空間,需要更好的治療策略。 PubMed DOI

這份哥倫比亞心衰竭患者研究發現,大多數人都有用β-blocker和RAAS抑制劑,但射出分率降低型(HFrEF)患者只有約一半接受建議的三重治療,真正用到四重治療(含SGLT2抑制劑)的更少。射出分率保留型患者治療較單純且符合指引,主要都是由一般科醫師照顧。 PubMed DOI

美國2019–2023年大型研究發現,SGLT2抑制劑雖然能降低心衰竭和心血管死亡風險,但實際在門診病患的使用率仍偏低,僅約10%。有糖尿病或射出分率降低的病患用藥率較高,但年長者、女性及高血壓者用藥率較低,各醫療院所開立情形也差異大。建議需加強推廣,提升合適病患的用藥比例。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