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探討心臟衰竭(HF)和慢性腎病(CKD)患者的住院及死亡率因素,重點在CKD第3至第5期及HF患者。研究發現318名患者共667次住院,其中201次因HF。男性住院機率低於女性,血紅素水平高於100 g/L則住院次數較少。CKD第4期患者住院風險顯著高於第3期。死亡風險因素包括以往HF住院紀錄、HFrEF、晚期CKD及使用環利尿劑,而使用RAAS抑制劑則可降低死亡風險。研究強調了CKD-HF患者住院的普遍性及死亡風險因素。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HF在晚期ND-CKD患者中更常見,尤其HFrEF與更高死亡率相關。研究探討HFrEF對ND-CKD患者進展至ESKD的影響,結果顯示HFrEF是ESKD發生率較高的預測因子。即使調整混雜因素後,這種關聯仍明顯。晚期ND-CKD且患有HFrEF的患者ESKD風險較高。 PubMed DOI

PAD與心臟衰竭、CKD有關聯,增加住院風險並惡化結果。研究顯示,患有PAD的病人,不論有無CKD,1年內ADHF再入院率較高。PAD與再入院風險增加有關,不論有無CKD。因此,對於這高風險族群,整合管理心臟衰竭、PAD和CKD可能有助於改善結果。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疾病(CKD)影響眾多人,且呈增加趨勢,導致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上升。高血壓、血脂和糖尿病是風險因素。控制這些對預防CKD進展至關重要。治療如腎素-血管收縮素系統阻斷和鈉-葡萄糖共轉運體2抑制可降低死亡率和CKD進展。CKD常伴隨房顫,治療受影響。雖有新機會保護心腎,實施仍具挑戰。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病(CKD)與心臟衰竭(HF)常同時存在,增加了病患的風險與死亡率。雖然HF的治療有進展,但CKD患者面臨更高的副作用風險,導致臨床試驗多排除重度CKD患者,影響了治療的最佳化。這篇綜述探討了不同CKD階段患者的HF管理,包括推薦藥物、設備使用及虛弱對治療的影響,並強調個別化治療計劃及多學科合作的重要性,以改善這些複雜病症的管理。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病(CKD)患者常因健康問題住院,這會提高再住院率和死亡率,影響生活品質。韓國慢性腎臟病患者結果隊列研究(KNOW-CKD)分析了2,238名CKD患者的住院原因,發現住院率為每千人年184.96,循環系統疾病最常見,其次是感染和消化系統疾病。隨著CKD嚴重程度增加,急性腎損傷等住院率也上升。研究強調早期檢測和介入的重要性,以減少住院負擔並提升生活品質。 PubMed DOI

心臟衰竭(HF)成為重要健康議題,影響死亡率和生活品質。本研究分析317名HF診所患者的數據,發現62.5%為減少射血分數的心臟衰竭(HFrEF)。診所成功優化92%患者的SGLT2抑制劑和91%的礦物皮質激素受體拮抗劑使用。HFrEF患者中,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的使用從22.6%增至87.9%。隨訪約2.2年,64%患者至少再住院一次,但住院率逐漸下降。結果顯示HF診所對改善治療和減少住院再入率至關重要。 PubMed DOI

這項研究針對糖尿病患者因液體過載住院的再入院風險進行分析,發現缺血性心臟病、周邊血管疾病及低血紅素水平等因素與再入院有關。研究涵蓋2018至2021年間在SingHealth醫院的3,234次住院案例,結果顯示18.1%和29.9%的患者在30天及90天內再入院。心衰竭及透析方式也影響再入院風險。這些發現有助於針對高風險患者進行有效的干預,減少不必要的再入院情況。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多重疾病對慢性腎病(CKD)患者的影響,特別是與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的關聯。研究分析了福岡腎病登記中心4,420名非透析CKD患者的數據,識別出23種共病,並將患者依共病數量分為四組。隨著共病數量增加,重大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全因死亡率的風險也上升,顯示多重疾病與CKD患者的心血管風險及死亡率有明顯相關性。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病和心臟衰竭常常一起出現,彼此影響、加重病情,像年紀大、糖尿病、高血壓都是共同危險因子。大約一半心衰竭患者也有腎臟病,住院和死亡風險都更高。治療上要同時考慮兩種疾病,搭配藥物和生活調整,醫護人員的照護很重要。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病和心臟衰竭常常互相影響,治療上很複雜,需要個人化調整。雖然有些藥物有效,但晚期腎臟病時使用會受限。隨著精準醫療、AI和遠距監測進步,能更早發現問題並提供更適合的照護。跨科團隊合作和持續研究,對提升治療成效很重要。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