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電神經肌肉圖譜學起源於19世紀初,結合了神經圖譜學和肌肉圖譜學。關鍵人物如魯姆科夫推動了電流學的發展,並進行了電刺激實驗。隨著杜申的法拉第電刺激和布倫納的電流極性法改進,電診斷技術逐漸標準化。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雙極方法和反射記錄被引入,20世紀初的技術進步使得神經動作電位的繪製成為可能。1950年代,肌電圖設備商業化,吸引了新一代神經科學家的關注。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神經外科治療痙攣症的歷史演變已有數世紀,關鍵進展來自於創新醫師。19世紀,William John Little博士首次將痙攣性疾病歸類為痙攣症,而Charles Loomis Dana博士和Charles Sherrington博士等外科醫師則探索了神經切斷術和脊神經背根切斷術。Otfrid Foerster博士推廣了脊神經背根切斷術,在1920年代有所衰退,但在20世紀中葉被Claude Gros博士和Marc Sindou博士重新興起。Victor Fasano博士於1970年代末推出功能性脊神經背根切斷術,Warwick Peacock博士和Leila Arens博士進一步改良。自1980年代末以來,透過可程式泵輸送的硬膜外巴克洛芬成為有前途的替代方法。這些干預措施的演變展示了醫學實踐的進步,每個時代都在重要人物的工作基礎上不斷改進,以改善管理痙攣症的結果。 PubMed DOI

使用人工智慧(AI)自動化e-norms方法,讓從病人研究中獲取規範數據變得更有效,特別是在處理混合數據集時。這個方法已被多項研究驗證,顯示其生成的正常值與傳統方法相當一致。作者利用OpenAI的ChatGPT創建Python腳本,自動化識別e-norms平臺,取代了耗時的Excel宏手動過程。結果顯示自動化方法與傳統方法一致,且AI工具使即使是編程經驗有限的專業人士也能輕鬆使用,提升了臨床研究的效率與有效性。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