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代謝疾病對患者生活品質影響深遠,且經濟負擔沉重。傳統中藥葛根在治療這些疾病上展現潛力。本文回顧了葛根及其活性成分的藥理特性,強調其在預防和管理代謝疾病中的作用。研究顯示,葛根中的異黃酮、多醣類和生物鹼對糖尿病、肥胖等疾病有療效,透過多種信號通路發揮作用。此外,葛根的成分也可用於藥物傳遞系統,提升治療效果。儘管研究支持葛根的潛力,仍需進一步探討以改善其生物利用度和臨床應用。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最新研究指出,結合不同藥物可以更好保護糖尿病患者的腎臟健康。中醫常用多種草藥組合治療,但其作用機制仍待探討。研究發現,結合牛蒡苷和葛根素可提供額外腎臟保護,透過調節不同途徑達到抗炎效果。這項研究顯示,結合牛蒡苷和葛根素可能成為新的治療方式,並揭示了其協同作用的機制。 PubMed DOI

研究發現灰耳茸多醣體(PLP)對改善2型糖尿病有正面影響,透過調節腸道微生物和膽酸代謝。在T2DM大鼠模型中,PLP能改善症狀,增加有益腸道細菌,調節膽酸組成並提高短鏈脂肪酸水平。研究指出,PLP促進GLP-1釋放,進而降低血糖、改善症狀。 PubMed DOI

研究發現植物代謝物組合(迷迭香酸、芹菜素、白藜蘆醇)對抗II型糖尿病有潛力。透過多方面分析和實驗,顯示此組合可抑制澱粉消化、改善葡萄糖吸收、增強胰島素敏感性。網絡藥理學分析也支持其有效性。總結來說,這些植物代謝物或許可成為治療II型糖尿病的有效降血糖藥物。 PubMed DOI

梔子(Gardenia jasminoides)是一種來自茜草科的草本植物,歷史悠久,特別是其果實在傳統中醫中被視為有助於治療糖尿病。研究指出,梔子中的活性成分如苦苷和類胡蘿蔔素,具備強大的抗氧化和抗炎效果,能增強胰島素分泌、改善胰島素敏感性,並保護胰腺β細胞及血管系統。這些特性使梔子在降低血糖和管理糖尿病方面顯示出潛力。本綜述旨在整合梔子在糖尿病管理中的作用及未來研究方向。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系統性回顧了藥用和食品同源植物的多醣類對改善2型糖尿病的影響,主要透過調節腸道菌群。研究選取了29項實驗,顯示多醣類能有效降低血糖,並調整腸道菌群的多樣性,增加有益菌如Bacteroidetes和Akkermansia。它們還提高短鏈脂肪酸水平,促進胰高血糖素樣肽-1的分泌,並影響關鍵信號通路。儘管結果令人鼓舞,仍需進一步研究以確認因果關係,顯示多醣類在糖尿病管理中具潛力。 PubMed DOI

本研究探討人參皂苷(PNS)對糖尿病腎病(DKD)的治療效果及機制。透過網絡藥理學,識別出PNS的五種活性成分及其核心靶點,如AKT1和STAT3等。KEGG分析顯示PNS影響與癌症及PI3K-AKT信號通路相關的路徑。動物實驗中,雄性db/db小鼠接受PNS治療八週,結果顯示PNS能顯著降低空腹血糖並改善腎臟損傷,且可能透過抑制STAT3來保護腎臟。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油菜籽衍生肽(RDPs)在改善第二型糖尿病(T2DM)的潛力,主要透過增強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的分泌來實現。研究製造了八種不同的RDPs,發現RCPP-3和RNPP-1能有效維持T2DM小鼠的正常血糖和增加體重。這兩種肽透過鈣感受器刺激GLP-1分泌,並激活PI3K-Akt途徑,改善肝臟脂質狀況。特別是RCPP-3的效果更為顯著,顯示出作為管理T2DM的功能性食品補充劑的潛力。 PubMed DOI

胡芦巴 (*Trigonella foenum-graecum*) 是亞洲常見的草藥,以其種子著稱,傳統上用於治療糖尿病。這篇綜述彙整了前臨床和臨床研究,探討胡芦巴的抗糖尿病特性及其分子機制。研究顯示,胡芦巴可透過增強GLUT4轉位、提升己糖激酶活性、抑制澱粉酶等方式來改善血糖。此外,臨床試驗也證實其能改善血糖水平和胰島素敏感性,顯示其在糖尿病管理中具潛力。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桑枝鹼片(SZ-A)對高脂飲食大鼠的肥胖及脂質代謝影響。主要發現包括:SZ-A顯著減少體重和血脂,改善肝功能;調節荷爾蒙如瘦素和胰島素;改善腸道微生物群,增加有益細菌;降低有害膽汁酸;識別258種代謝物變化;減輕腸道炎症,恢復結腸屏障。總體而言,SZ-A在管理肥胖及代謝失調方面顯示出良好潛力。 PubMed DOI

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在糖尿病治療中扮演重要角色,尤其是預防低血糖。最近研究從薑黃根(KR)中分離出21種新化合物,並測試其對GLP-1分泌的影響。結果顯示,化合物1、2和16的刺激率超過陽性對照。特別是化合物1,透過提升Gcg和Pc1/3的mRNA表達,激活PKA和CREB途徑來增強GLP-1分泌,並與MAPK和PI3K-Akt信號通路相關聯。這項研究顯示KR有潛力成為新型抗糖尿病化合物的來源。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