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可逆性單側輸尿管阻塞(RUUO)模型對研究阻塞性腎病(ON)非常重要,但面臨程序複雜和再通成功率不穩定的挑戰。研究人員開發了一個更簡單可靠的RUUO模型,並結合先進檢查方法評估腎盂積水和腎功能變化。 在實驗中,雄性斯普拉格-道利大鼠被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並進行腎小管過濾率(GFR)和磁共振成像(MRI)測量。主要外科修改提高了再通成功率至93.35%。結果顯示,早期再通對保護腎功能至關重要,為未來ON研究提供了基礎。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腎臟纖維化是慢性腎臟疾病發展的關鍵,男性和女性都受影響。研究發現腎單位較少的小鼠在尿管阻塞後會出現腎損傷和纖維化,但較多腎單位的小鼠有較少發炎和纖維化。性別對結果無影響。 PubMed DOI

腎臟纖維化是嚴重的腎臟疾病,研究使用UUO模型探討其機制。動物種類、年齡和阻塞程度影響纖維化,解除阻塞可逆轉情況。治療方法有限,但針對RAS、抗氧化劑和抗糖尿病藥物顯示潛力。最新研究致力於分子水平管理腎臟纖維化。 PubMed DOI

比較三種慢性腎臟疾病小鼠模型的腎臟轉錄體特徵,顯示了共同和獨特的分子變化,有助於選擇最適合的模型進行CKD藥物研究。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如何使用內容不連貫運動(IVIM)磁振造影技術,準確顯示單側輸尿管阻塞大鼠模型中腎皮質和髓質的變化。研究結果顯示,在阻塞和未阻塞的腎臟之間擴散和灌注數值存在顯著差異,而皮質灌注分數對評估對側腎臟的變化具有潛力。 PubMed DOI

後尿道瓣膜是男性嬰兒下尿路阻塞的主要原因,發生率約每4000名活產中有1名。研究分析了1991至2021年間727名後尿道瓣膜兒童的長期腎臟結果,發現32%的兒童經歷重大不良腎事件(MAKE),而一般人群僅1%。這些兒童面臨更高的死亡、慢性腎病及腎臟替代療法風險。儘管前五年內風險有所下降,但超過30年後仍顯著升高,顯示後尿道瓣膜兒童在一生中有較高的不良腎臟結果風險。 PubMed DOI

急性腎損傷(AKI)在糖尿病患者中預後較差,因為糖尿病不僅加重AKI的嚴重程度,還妨礙腎臟的恢復。研究發現,糖尿病小鼠在腎臟修復過程中表現不佳,血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酸酐水平較非糖尿病小鼠高。這與腎小管細胞增殖減少、衰老增加、毛細血管喪失、炎症加劇及間質纖維化有關。研究人員透過特定時間範圍的實驗,成功比較了糖尿病與非糖尿病小鼠的AKI情況。 PubMed DOI

阻塞性腎病(ON)是造成急性腎損傷(AKI)的可逆原因,通常因尿路阻塞引起。當雙側上尿路或單腎一側被阻塞時,可能會發生腎盂積水(hydronephrosis),但並非所有患者都會出現此情況,這就是非擴張性阻塞性尿路病(NDOU)。NDOU約佔5%的尿路阻塞病例,主要影響五十至六十歲的男性,入院時常見高血清肌酸酐。大多數NDOU病例由尿管外部壓迫引起,管理上可透過微創技術如尿管支架置入來解決。準確診斷NDOU對於及時介入至關重要。 PubMed DOI

高尿酸血症是血液中尿酸過高的情況,可能導致腎臟損傷,稱為高尿酸血症性腎病(HN)。研究人員透過氧化鉀和次黃嘌呤的組合,成功建立了一個小鼠HN模型。他們發現,給予小鼠特定劑量後,會導致腎臟損傷,表現為血清尿酸、肌酐和白蛋白尿的增加,並可見腎組織損傷。這項研究有助於了解HN的發病機制,並可能為未來的治療方法提供新的靶點。 PubMed DOI

慢性腎病(CKD)對於後尿道瓣(PUV)的兒童影響深遠,約有40%的病例受到影響。研究開發了一個名為PURK的風險評分工具,旨在根據臨床數據預測CKD的進展。這項研究納入283名PUV兒童,並隨訪至少一年。關鍵預測因子包括基線肌酸酐超過150 µmol/L、高度膀胱輸尿管逆流、生長不良及腎發育不良。PURK分數在預測準確性上表現優異,能有效提升病患照護及家庭諮詢,並促進醫療研究的比較。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急性腎損傷(AKI)轉變為慢性腎病(CKD)時的性別差異,使用單側腎缺血再灌注(UIR)模型,對象為雌性小鼠。研究發現,雌性小鼠在經歷50至60分鐘的缺血後,腎臟病理變化與雄性小鼠在30分鐘後相似,且關鍵損傷標記顯著升高。這顯示雌性小鼠誘導CKD的最佳缺血時間較長,強調在腎損傷研究中需考量性別差異的重要性。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