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探討了長期隧道式帶袖透析導管(L-TDCs)在末期腎病(ESKD)患者中的使用情況,並與動靜脈瘻管(AVFs)患者進行比較。結果顯示,L-TDC的平均使用時間為40.6個月,透析效率相似,但L-TDC患者的C反應蛋白(CRP)水平顯著較高,顯示出炎症風險。此外,L-TDC患者的血流速率較低,靜脈及動脈壓均較高。研究強調需關注長期使用導管患者的炎症問題,並制定相應的監測策略。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研究發現特定血液比值可預測血液透析患者導管存活率,對於導管更換的患者有重要意義,建議單核細胞等標記可能有助於管理導管。需要進一步研究以確定臨床應用價值。 PubMed DOI

研究發現在澳洲進行的REDUCCTION試驗中,對於隧道血液透析導管的機械故障,透過導管更換並不會降低併發症存活率。因此,對於這種情況,可能更妥善的做法是進行導引線更換。 PubMed DOI

研究比較了超聲和DSA引導下植入TDC的效果。研究包括2020年至2022年在一家醫院進行的TDC植入。兩組經過人口統計和臨床特徵配對後,都有足夠的導管功能。DSA引導組在洗腎終止次數較少,導管定位較準確。DSA引導下的插入表現優異,特別是導管定位的精確性。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比較隧道式帶袖導管(TCCs)和動靜脈瘻管(AVFs)對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影響,分析了2119名患者的數據。結果顯示,兩組的全因死亡率無顯著差異,但使用TCCs的患者面臨較高的重大不良心血管和腦血管事件、住院及感染風險。多變量分析指出,高查爾森共病指數(CCI)是死亡風險因素。總體而言,使用AVFs的患者相對於TCCs的患者,風險較低。 PubMed DOI

這篇手稿探討隧道式血液透析導管(tHDC)作為血液透析病人血管通路的替代方案,特別是在無法立即進行手術的情況下,並強調自體動靜脈瘻管(AVF)的重要性。文中指出腎臟科醫師應更積極參與血管通路的規劃與監測,以提升病人護理品質。內容涵蓋tHDC的建立標準、病人選擇及減少感染和血栓風險的策略,並介紹超音波和心電圖引導的導管放置技術,最後呼籲發展「介入腎臟醫學」的培訓計畫。 PubMed DOI

慢性腎病(CKD)是全球健康問題,特別是末期腎病(ESKD)與高死亡率有關。雖然已知傳統風險因素,但其潛在機制仍不明,炎症被視為關鍵因素。研究顯示,中切斷(MCO)透析膜能有效去除尿毒症毒素,並最小化白蛋白損失,改善透析結果。 在一項針對24名ESKD患者的研究中,MCO透析顯著增加自然殺手(NK)細胞比例,並促進抗炎免疫反應,Th2和T濾泡輔助(TFH)細胞增加,調節性T細胞(Treg)穩定。這些結果顯示MCO膜對改善ESKD患者的免疫反應有潛力。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血液透析通路方法對生命徵象變化的影響,以及在接受維持性血液透析的成人病人中,血液透析相關頭痛的發生情況。研究中有91名中國患者,使用放射性頭臂動靜脈瘻管和隧道式帶袖導管進行透析。結果顯示,隧道式帶袖導管組的尿素減少率和清除率較高,但生命徵象變異性也較大,特別是脈搏和收縮壓方面。此外,年齡、使用TCC、SBP變異性及血鈉水平低都是HRH的獨立風險因素。總結來說,使用TCC與生命徵象變異性增加及HRH風險較高有關。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調查了西班牙慢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為何中央靜脈導管(CVC)使用率高,儘管有其他建議的血管通路方法。研究分析了637名患者,發現40%使用CVC,54.3%擁有動靜脈瘻管(AVF)。使用CVC的患者中,許多人因血管問題或個人拒絕而無法使用AVF。研究指出,CVC的使用與早期開始透析有關,並強調需要對晚期慢性腎病患者進行更系統的AVF評估與規劃,以改善治療結果。 PubMed DOI

數百萬腎衰竭患者依賴靜脈導管(CVC)進行血液透析,但約20%的CVC因功能不良而需移除。主要原因是血栓和纖維鞘形成,某些因素如女性、左側放置及過去功能不良會增加風險。雖然每週使用溶栓鎖可改善血流,但在低感染環境中其成本效益存疑。濃縮肝素鎖雖可減少溶栓需求,但出血風險較高。4%檸檬酸可能是更安全且便宜的替代品。實施全面的CVC護理策略可降低功能不良率33%。未來研究應聚焦於高風險患者,以制定更有效的預防措施。 PubMed DOI

這項研究分析了2005至2022年間在澳洲開始透析的成人患者,探討初始透析通路類型與因透析中斷死亡風險的關係。研究發現,在47,412名患者中,17%因透析中斷而死亡。使用中心靜脈導管(HD-CVC)開始透析的患者,前三年內死亡風險顯著高於使用動靜脈瘻管(HD-AVF)的患者,尤其在前六個月風險高達2.43倍,但隨著時間推移,三年後風險幾乎可忽略不計。總體而言,HD-CVC患者的早逝風險是HD-AVF或腹膜透析(PD-PDC)患者的兩倍,但隨時間降低。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