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篇回顧重新探討了Fred S. Wright在1982年的重要研究,分析血流對腎臟功能的影響。他研究了腎小球毛細血管的血流如何影響過濾率,以及腎小球過濾與近端小管重吸收之間的關係(稱為腎小球小管平衡),還有血流對厚升支的溶質運輸和遠端小管鉀分泌的影響。這些研究為我們理解腎臟生理學奠定了基礎。我們希望在此基礎上,結合近期的運輸機制和調控進展,提出更易理解的原則性觀點。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腎小球過濾屏障(GFB)是腎臟中的重要結構,通過過濾血液並保留血漿蛋白。足細胞和內皮細胞之間的通訊對於有效過濾至關重要,可能影響疾病進展。信號分子和細胞外囊泡在這種通訊中扮演關鍵角色。本文探討了與GFB發展、腎臟疾病和腎移植相關的途徑。 PubMed DOI

尿素是蛋白質代謝的副產物,哺乳動物會高濃度地將其排出尿液,以保持水分平衡。近曲小管(PST)內的SLC6A18輸送蛋白負責促進尿素主動分泌,有助於內髓濃縮尿液、水的重吸收和調節血漿尿素水平。瞭解這過程可揭示蛋白質攝取對腎臟功能和尿液濃度的影響。 PubMed DOI

新生後期腎小管的發育對成人腎功能至關重要,尤其對巴特氏綜合症(BS)的研究更是關鍵。研究指出,腎小管結構的發育和功能受到流動和離子通量的調節影響,而改善氧合和主動運輸則有助於提升腎小管細胞的能量供應。了解這些機制對治療先天性腎小管病變可能有所助益。 PubMed DOI

腎臟的近端小管(PT)在重吸收溶質、分泌藥物及尿毒素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將探討其細胞生物學、功能適應性及性別差異,並分析其在調節磷、葡萄糖和酸鹼平衡中的作用。還會討論近端小管功能障礙對骨骼和心血管健康的影響,以及其對缺血和毒性損傷的易感性和修復潛力。了解近端小管的生物學對於腎臟疾病的研究及新療法的開發至關重要。 PubMed DOI

腎臟在調節血清鈣水平上扮演重要角色,對細胞信號、骨骼健康及肌肉神經活動等生理功能至關重要。雖然腎臟能維持鈣的平衡,但過程中可能導致鈣在腎組織和尿液中積聚,進而引發腎鈣沉積症和腎結石等問題。近期研究聚焦於近端小管和粗升支在鈣重吸收中的作用,探討這些區域的旁細胞運輸機制,以及這些過程的干擾如何可能促進腎臟疾病的發展。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腎小球過濾過程中的動態力量,及其對足細胞附著於腎小球基底膜的影響。研究顯示,足細胞的平均壁剪切應力為39 Pa,最高可達152 Pa,裂隙膜內部表面應力則可達250 Pa。研究團隊開發的2D模型顯示,過濾裂隙寬度減少會使壁剪切應力幾乎翻倍,流速增加也會提升應力。研究強調,過濾屏障中的高剪切和壓力可能導致足細胞脫落,這是腎小球疾病的常見特徵。 PubMed DOI

血糖穩定對身體運作非常重要,而腎臟,特別是近端小管,負責再吸收葡萄糖。當血糖上升時,近端小管需要適應,這在糖尿病等情況下尤為明顯。過多的葡萄糖可能導致葡萄糖毒性,影響腎功能。這篇文章探討了近端小管在葡萄糖和果糖代謝中的角色,以及在高糖環境下的適應,並介紹了改善腎臟葡萄糖處理的新療法,旨在提供全身保護。 PubMed DOI

這篇綜述回顧了腎臟皮質厚升支(CTAL)的研究進展,從1973年莫里斯·伯格的基礎研究開始,確立了CTAL在主動重吸收NaCl同時保持低水通透性的重要性,對於腎臟在高水攝取時產生稀尿至關重要。1980年代的研究確定了NaCl運輸的特定過程,1990年代則透過cDNA克隆技術識別了關鍵運輸蛋白基因。2010年代,基於微分方程的模型進一步改善了對CTAL運輸機制的理解,並探討了幾個關鍵問題。 PubMed DOI

淋巴特異性標記的進展讓我們能更深入了解淋巴血管網絡,這對於常被忽視的淋巴系統至關重要。淋巴系統在清除間質空間的液體和大分子方面扮演關鍵角色,尤其在腎臟中,因為腎臟需調節液體平衡。腎臟內的淋巴血管對環境變化特別敏感,生理狀況和疾病會影響其結構與功能。這篇綜述探討了腎淋巴血管的發展及其受腎間質影響的情況,並提到一些藥物對淋巴系統的影響,雖然目前尚無專門針對淋巴網絡的藥物。 PubMed DOI

腎臟每天過濾約180公升液體,但僅排出約2公升尿液。近端小管在過濾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透過運輸蛋白重新吸收糖類、氨基酸和鹽類,並主動分泌廢物和毒素。近期研究指出,調節這些運輸蛋白可影響腎臟疾病的進展。文中提到的藥物如SGLT2抑制劑和乙醯唑胺,對腎病、糖尿病及心衰患者有效。近端小管對重新吸收約60%過濾溶質至關重要,未來針對這些運輸蛋白的治療有潛力改善慢性腎臟疾病患者的結果。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