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研究顯示,體重指數 (BMI) 升高是2型糖尿病患者發展糖尿病腎病的重要風險因素。透過IEU數據庫進行的孟德爾隨機化分析,確認了因果關係的可靠性。根據2021年全球疾病負擔研究的數據,1990年至2021年間,高BMI與T2DKD相關的死亡率及殘疾年數持續上升,特別是在年長者及中等社會人口指數的地區,如東亞。預測顯示,這一負擔將持續上升至2049年,顯示出減少BMI的公共衛生干預措施的迫切性。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慢性腎臟疾病(CKD)是全球重要議題,主要由糖尿病和高血壓引起。1990-2019年間CKD新病例和DALYs持續增加,負擔因地區、年齡、性別而異。針對不同病因制定預防和控制策略至關重要。 PubMed DOI

研究分析2019年全球疾病負擔數據,探討慢性腎臟疾病盛行率和殘疾趨勢。全球CKD盛行率上升,主要由糖尿病、腎炎和高血壓引起。糖尿病和高血壓引起的CKD殘疾生命年增加。不同洲有不同趨勢,各國CKD負擔差異大,需因地制宜應對挑戰。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身體質量指數(BMI)與糖尿病腎病(DN)之間的關聯,並分析了相關的中介因素。研究者利用孟德爾隨機化(MR)方法,檢視六個生活方式因素對DN的影響,包括身體活動、教育年限、BMI、白天小睡、用藥數量及咖啡攝取。結果顯示,劇烈運動和用藥數量在BMI與DN的關係中扮演重要角色,並進行了功能富集分析,強調生活方式因素的重要性。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基線體重指數(BMI)對於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SGLT2)抑制劑與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劑在2型糖尿病患者腎臟保護效果的影響。分析了2,165名使用SGLT2和4,330名使用DPP4的患者數據。結果顯示,SGLT2組的年腎小球過濾率(eGFR)下降較少,且在BMI較高的患者中,SGLT2的保護效果更顯著。整體而言,SGLT2抑制劑在腎臟保護上優於DPP4,特別是對於BMI較高的患者。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體重指數(BMI)與自體顯性多囊腎病(ADPKD)患者進展至末期腎病(ESKD)的關係。研究分為早期(研究A)和晚期(研究B)兩組,早期患者的平均腎小管過濾率為91 mL/min/1.73m²,晚期則為48 mL/min/1.73m²。結果顯示,早期ADPKD患者中,較高的BMI,特別是肥胖,與進展至ESKD的風險增加有關,危險比達2.71;但在晚期患者中,BMI與ESKD進展之間並無顯著關聯。總結來說,肥胖是早期ADPKD患者的風險因素,但在晚期則不成立。 PubMed DOI

這項研究透過統合分析和孟德爾隨機化,探討糖尿病腎病(DKD)的主要風險因素及其因果關係。研究回顧截至2024年9月的文獻,找出DKD的重要風險因素,如高血壓、合併症、血糖控制不佳等,風險範圍從3.27到6.33。孟德爾隨機化顯示高碳水化合物攝取會增加DKD風險,而多吃蔬菜則有保護作用。研究強調飲食和生活方式改變對預防DKD的重要性,建議早期介入血糖控制、高血壓和飲食。 PubMed DOI

心血管-腎臟-代謝(CKM)綜合症顯示代謝疾病、慢性腎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之間的密切關聯,對公共健康造成挑戰。本研究分析了CKM的主要成分,利用2021年全球疾病負擔數據,量化其全球影響。結果顯示,缺血性心臟病和中風是主要負擔來源,特別在中等社會人口指數地區。從1990到2021年,CKM的負擔因人口增長和老齡化而增加,預測到2046年,相關負擔將持續上升,顯示出針對性干預的迫切需求。 PubMed DOI

這項研究運用孟德爾隨機化方法,探討教育程度(EA)與腎臟疾病(KD)之間的因果關係。研究顯示,基因預測教育程度每增加4.2年,腎臟疾病風險降低32%。研究人員找出24個風險因素,發現身體質量指數(BMI)和吸煙程度對這一保護效應有顯著影響,分別佔21.8%和18.7%。結果顯示,提高教育程度可能有助於降低腎臟疾病的發生,特別是針對肥胖和吸煙的干預,對教育程度較低的人群尤為重要。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特定飲食習慣與糖尿病腎病(DKD)風險的因果關係,使用了孟德爾隨機化方法,分析了83種飲食習慣。結果顯示,有18種習慣可能影響DKD風險。其中,戒糖與DKD風險增加有關(勝算比2.86),而食用全穀/多穀麵包則與風險降低相關(OR 0.53)。不過,調整餐後血糖後,結果改變,戒糖與DKD風險顯著增加(OR 0.08),全穀麵包則無保護效果(OR 1.37)。建議糖尿病患者應保持均衡的糖攝取,以降低DKD風險。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休閒靜態行為(如看電視)與慢性腎臟病(CKD)、糖尿病(DM)及其併發症之間的因果關係,使用雙樣本孟德爾隨機化方法。結果顯示,看電視時間增加與CKD(勝算比1.26)、2型糖尿病(1.82)及糖尿病(2.26)風險上升有關,且統計上顯著。研究確認結果穩健,未發現橫向多效性或影響力的單核苷酸多態性(SNPs)。雖然提供了遺傳證據,但仍需進一步研究靜態行為如何影響這些健康問題。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