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探討在越南資源有限的重症監護病房中,對急性腎損傷病人使用區域檸檬酸抗凝劑與肝素在持續性腎臟替代療法(CRRT)的效果。結果顯示,檸檬酸組的過濾器使用壽命較長(56小時對31小時),且提前凝血的比例較低(4.8%對27.2%)。雖然檸檬酸組的出血率稍低(6.4%對12.9%),但低鎂血症較常見(58.7%對23.1%)。兩組在腎功能恢復或住院死亡率上無顯著差異。總體來看,檸檬酸抗凝在維持過濾器通暢上有效且安全,但仍需進一步研究以減少併發症。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研究比較在嚴重肝功能衰竭且高出血風險患者中,CKRT時使用不同抗凝劑的效果。結果顯示區域性檸檬酸抗凝劑可降低濾器故障率,但可能增加低鈣血症等風險。總結指出,患者中使用檸檬酸抗凝劑可能更有效,但也伴隨風險。 PubMed DOI

研究比較小朋友接受持續性腎臟替代治療時,使用依前列醇或肝素和檸檬酸鹽作為抗凝劑的效果和安全性。結果顯示,依前列醇能有效延長濾器壽命,減少意外更換濾器的次數,且對血小板計數和血管活性-陽性肌力評分無明顯影響,證實其安全性。 PubMed DOI

持續性腎臟替代療法(CRRT)常用於急性腎損傷(AKI)重症病患。研究比較了使用2.2 mmol/l與3.0 mmol/l檸檬酸抗凝劑的兩種方案,結果顯示3.0 mmol/l方案的管路存活時間顯著較長(39.6小時對22.9小時),且代謝性鹼中毒發生率較低(19%對46%)。這顯示CVVHDF/RCA3.0方案在提升管路通暢性及安全性方面表現更佳,並受到體重和對流流量的影響。 PubMed DOI

一項針對15名高風險出血患者的研究比較了無鈣、無檸檬酸透析液的區域抗凝(RA)與標準肝素化的慢性間歇性血液透析。結果顯示,兩者的成功率均為100%,且中位持續時間為240分鐘,無早期體外循環損失。雖然RA組的透析後ECC血栓形成評分較高,但未見低鈣或高鈣血症,離子鈣水平穩定。研究建議未來可進一步探討無酸透析液,以提升透析效果。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在重症監護病房中,持續性腎臟替代療法期間氯離子的轉移,對比了持續靜脈-靜脈血液過濾(CVVH)和持續靜脈-靜脈血液透析(CVVHD)。研究發現CVVHD的血漿氯離子水平顯著高於CVVH,且氯離子的質量轉移(JS,Cl)在CVVHD中較低,顯示氯離子向病人轉移。主要影響因素為淨超濾量和血漿氯離子濃度。總結來說,CVVHD使用檸檬酸抗凝劑會增加病人氯離子的質量轉移,並可透過調整超濾速率來管理。 PubMed DOI

本研究評估了SuperbMed® RCA-SP100自動區域檸檬酸抗凝系統在重症病人延長間歇性腎替代療法中的安全性與有效性。該系統根據個體的離子鈣水平,使用個性化的檸檬酸和鈣補充模型。七名病人接受治療,並每小時監測離子鈣水平。結果顯示,體外離子鈣平均為0.34 ± 0.02 mmol/L,體內為1.09 ± 0.07 mmol/L,且無需干預,未見過濾器凝固。泵的準確度高於95%,警報靈敏度也很精確。整體而言,該系統在腎替代療法中有效支持個性化抗凝治療。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評估法國重症監護病房中持續性腎臟替代療法的抗凝策略,特別是區域檸檬酸抗凝的使用情況。研究收集了597份醫師和住院醫師的回應,結果顯示大多數參與者在有無出血風險的患者中主要使用RCA,且持續靜脈-靜脈血液透析是最受歡迎的CRRT模式。主要禁忌症包括無法控制的休克合併肝衰竭及藥物中毒。參與者表示會在高檸檬酸累積風險下增加生物監測或調整方案。訓練不足是RCA實施的主要障礙,增強訓練可望改善情況。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評估了一種簡化的區域檸檬酸抗凝(RCA)方案在重症病患中使用新型血液透析機進行持續低效率透析(SLED)的安全性與有效性。研究中對27名病患進行81次SLED治療,結果顯示大多數療程(88%)達到預定時長,且未發生重大出血或檸檬酸累積。約23%的療程需鈣輸注,25%需補充磷和鎂。結論認為,這種簡化的RCA方案對SLED安全有效,能透過電解質監測調整透析處方,減少併發症。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評估了 nafamostat mesylate (NM) 在高風險出血的血液透析患者中,作為抗凝劑的替代選擇,與檸檬酸相比。研究涵蓋196名患者,分析651次透析會議。結果顯示,使用NM的透析中,因凝血提前終止的情況顯著較少(0.84% vs. 5.19%),且重大凝血風險顯著降低(OR: 0.063)。更重要的是,NM並未增加重大出血事件的風險。因此,NM在預防凝血方面表現更佳,適合高風險出血的透析患者使用。 PubMed DOI

本研究評估了2021至2023年間在西華醫院接受區域檸檬酸抗凝治療(RCA)進行持續性腎臟替代療法(CRRT)的患者中,檸檬酸累積(CA)的風險。分析了1,259名患者,訓練組CA發生率為16.2%,驗證組為16.7%。研究團隊透過二元邏輯回歸建立風險預測模型,並創建列線圖,顯示良好預測準確性。模型對識別高風險患者具臨床實用性,成功幫助醫師在RCA-CRRT過程中識別CA風險。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