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評估了2012至2023年間,冰島Landspitali大學醫院住院病人中抗生素引起的藥物性肝損傷(DILI)發生率。研究發現,在2,292名病人中,有52名被診斷為DILI,主要是女性,年齡中位數67歲。33%的病人出現黃疸,3名病人因肝衰竭死亡,主要與amoxicillin/clavulanate有關,風險為0.075%。其他抗生素如ceftriaxone、cefazolin和trimethoprim-sulfamethoxazole也有貢獻,特別是TMP/SMX的相對風險最高。整體來看,DILI在這群病人中是罕見的不良反應。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急性間質性腎炎(AIN)是導致急性腎損傷的常見原因,可能的成因包括過敏原、藥物、感染、自體免疫疾病和特發性因素。治療涉及識別和處理潛在原因,當涉及多個因素時可能會具有挑戰性。例如,區分感染相關的AIN和抗生素相關的AIN可能復雜,需要不同的治療方法。延遲識別原因可能導致慢性腎病。目前正在進行研究以更好地了解和區分這些類型的AIN,通過各種臨床和實驗室發現。 PubMed DOI

慢性腎病(CKD)與認知功能的關係受到關注,特別是抗菌劑(ABs)對CKD患者的影響。因為CKD患者易感染,常需使用抗菌劑,這可能導致不良藥物反應(ADRs)。本文探討各類抗菌劑(如β-內酰胺類、氟喹諾酮類等)對中樞神經系統的影響,並強調急性神經毒性效應。此外,抗菌劑改變腸道微生物群,可能透過腦-腸-腎軸影響CNS症狀。對CKD患者的抗生素治療需謹慎監測,以減少ADRs,並考慮其獨特的藥物動力學及腦、腸、腎的相互關係。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調查了老年人使用口服抗生素後,發生嚴重皮膚不良反應的風險。研究分析了2002至2022年間來自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數據,發現21,758名老年人在抗生素治療後出現嚴重反應,並與87,025名對照組進行比較。結果顯示,磺胺類和頭孢菌素的風險最高,分別為2.9和2.6。其他抗生素如硝呋太爾、青黴素和氟喹諾酮也有增加的風險。研究建議醫師在開處方時考慮使用風險較低的抗生素。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急性腎損傷(AKI)與重症兒科病人中cefepime血濃度升高的關聯。研究在一個兒科重症監護病房進行,分析87名接受至少24小時cefepime治療的病人。結果顯示,14.9%的病人cefepime谷濃度(C<sub>min</sub>)升高,且這些病人經歷AKI的可能性顯著增加。AKI病人的cefepime暴露量也較高,顯示AKI是重症兒童中cefepime濃度升高的風險因素,需特別注意這些高風險病人。 PubMed DOI

阿莫西林結晶尿(AC)是指尿液中出現阿莫西林結晶,可能導致結晶性腎病(AICN)和急性腎損傷(AKI)。雖然AC通常無症狀,但高劑量靜脈注射阿莫西林的病人中,發生率可達24%至41%。診斷AC需在尿液中找到結晶,而AICN的診斷則較為複雜,需排除其他原因。管理上,應減少阿莫西林劑量並增加液體攝取,大多數病人腎功能會恢復,但仍有部分病人需腎臟替代療法。 PubMed DOI

這項研究針對慢性腎病(CKD)患者中的藥物相關急性腎損傷(AKI)進行深入調查。分析顯示,在3,033名CKD患者中,21%報告有AKI,236例與藥物使用有關,28%被認為是可預防的。常見的相關藥物包括利尿劑和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抑制劑。風險因素包括心血管病史、糖尿病及多藥物使用等。研究發現,27%的患者未能完全恢復,且一年內復發率為7%,腎替代療法15%,死亡率11%。這顯示藥物相關AKI在CKD患者中相當普遍,且與不良預後有關。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藥物與急性腎損傷(AKI)風險的關聯,分析了來自丹麥和瑞典的數據。研究涵蓋1997至2021年在丹麥的AKI住院病例及2007至2021年在瑞典的病例,發現16種藥物可能增加AKI風險。部分藥物如呋塞米和青黴素已知會提高風險,而美托克洛普拉米則可能因治療病症而被開立,顯示假陽性可能性。研究強調需進一步確認這些發現。 PubMed DOI

肝纖維化是由慢性肝損傷引起的病症,目前尚無FDA批准的藥物治療。近期對抗纖維化藥物的研究進展,促使一些藥物進入臨床試驗,但可能伴隨不良反應(ADRs),影響療效。研究分析了五種抗纖維化藥物的ADRs,發現最常見的反應為胃腸道疾病、一般性疾病和神經系統疾病。特別是liraglutide的胃腸道ADRs風險較高,而candesartan則與急性腎損傷相關。這強調了監測ADRs的重要性,並建議個性化治療策略。未來需加強藥物監測及多樣化臨床試驗。 PubMed DOI

藥物引起的肝損傷(DILI)因其複雜性及與其他肝病相似,對公共健康造成重大風險,診斷上相當困難。缺乏特定生物標記使得識別更具挑戰性。DILI 可能導致急性肝衰竭,因此了解其機制至關重要。近期人工智慧(AI)的進展為 DILI 研究提供了新方法,尤其是隨著數據集的增多。本文探討 AI 在 DILI 研究中的應用,包括風險分層、預後評估及因果關係分析,並強調自然語言處理(NLP)和大型語言模型(LLM)的臨床應用。最後,討論未來挑戰及持續探索的必要性,以改善 DILI 的診斷與管理。 PubMed DOI

Tirzepatide是一種用來控制2型糖尿病和肥胖的藥物,透過特定受體影響葡萄糖代謝。雖然效果顯著,但關於其引起藥物性肝損傷(DILI)的報告不多。最近有一位76歲女性在接受8週治療後出現急性肝炎,並減重16磅。她的肝酶升高,肝臟活檢確認為DILI。雖然造成肝損傷的原因尚不明,但這提醒醫療人員需對這種罕見副作用保持警覺。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