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探討飲食鉀攝取與代謝組學標記的關係,目的是增進對鉀的飲食評估,並了解其在慢性腎病(CKD)發展中的角色。研究分析了3,812名未患CKD的成年人數據,發現飲食鉀與33種血清代謝物有顯著關聯,其中十種與新發CKD風險相關。特別是甘油酸顯示出與飲食鉀正相關、與CKD風險負相關,可能對CKD有保護作用。這些結果顯示飲食鉀及其代謝物在CKD發展中可能扮演重要角色。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慢性腎臟病(CKD)患者中約有30%會出現代謝性酸中毒,尤其在晚期,因腎臟無法有效排酸,可能導致肌肉萎縮、骨質流失和高鉀血症,並加速病情惡化。早期建議使用鹼性療法,維持血清碳酸氫根在22 mEq/L以上,以改善營養和骨骼健康。近期指導方針也認為這有助於減緩CKD進展,但目前缺乏長期隨機對照試驗來證實其有效性和安全性,醫生的做法因此不一。未來需進一步研究以釐清代謝性酸中毒的管理角色。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病(CKD)會降低對胰島素的反應,可能導致蛋白質和能量的浪費。研究分析41名中度至重度非糖尿病CKD患者與20名健康對照者在口服葡萄糖耐受測試(OGTT)中的代謝反應。結果顯示,CKD患者的腎功能明顯受損,且其代謝反應較健康對照者遲鈍,涉及線粒體能量代謝等多方面的破壞。CKD患者的乳酸與丙酮酸比率上升,顯示代謝紊亂,建議需進一步研究針對這些患者的治療方法。 PubMed DOI

代謝性酸中毒是腎臟疾病常見的併發症,可能導致病情惡化。傳統的鹼性療法安全性和長期效果受到質疑。本系統性回顧分析了飲食介入對慢性腎臟疾病(CKD)成人代謝性酸中毒的影響。結果顯示,飲食介入能顯著提高血清碳酸氫根和腎小管過濾率,且不影響鉀、白蛋白或體重指數。特別是植物性飲食在改善酸鹼平衡和腎功能方面更有效。作者建議進一步進行臨床試驗,探討富含水果和蔬菜的飲食策略。 PubMed DOI

這項研究透過血清代謝組學來找出慢性腎病(CKD)的生物標記。研究團隊分析了194名非透析CKD患者和317名健康對照者的血清樣本,發現兩者之間的代謝特徵有顯著差異,識別出314種改變的代謝物,其中179種在CKD患者中上升,135種下降。主要受影響的代謝途徑包括精氨酸生物合成和苯丙氨酸代謝等。隨機森林模型的診斷效能高,顯示這些代謝物可能有助於改善CKD的管理,值得進一步研究。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慢性腎病(CKD)如何影響身體在進食後處理鈉和鉀的能力,特別是餐後高鉀血症的風險。研究比較了有腎損傷的老鼠與健康老鼠在利尿劑和鉀負荷下的反應。主要發現包括:5/6腎切除老鼠對氫氯噻嗪的鉀排泄反應降低,急性鉀負荷下其鈉和鉀排泄量低於健康組,導致血漿鉀和醛固酮增加。此外,鉀負荷改變了與鈉和鉀處理相關的特定蛋白質,顯示CKD損害了排泄鉀的能力,增加了高鉀血症的風險。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50歲以上成人的鎂攝取量與慢性腎臟病(CKD)及腎結石風險的關聯,數據來自2007至2018年的國家健康與營養檢查調查。結果顯示,較高的血清鎂水平能降低CKD和腎結石的風險,且這種關係呈現非線性特徵。特別是每日攝取量達350毫克前,風險顯著下降,超過後則趨於平穩。研究指出,雖然鎂攝取量與CKD風險呈負相關,但腎結石的關聯在女性中較顯著。建議未來需進一步研究確認這些結果。 PubMed DOI

這項研究針對4314名日本患者,調查鉀攝取量與慢性腎病(CKD)進展的關聯,為期五年。結果顯示,鉀攝取量較低的患者,CKD進展風險增加,最低四分位數的患者風險比最高四分位數高出24%。此外,鉀攝取量減少也與CKD進展風險上升有關。這些結果顯示,適當的鉀攝取對CKD患者可能有益,但仍需小心,以免引發高鉀血症等不良影響。 PubMed DOI

新研究指出,血清中的多胺(如腐胺、精胺和精子胺)可能是慢性腎病(CKD)及其進展的重要生物標記。研究分析297名CKD患者,發現腐胺與腎功能呈負相關,而精胺和精子胺則呈正相關。高腐胺水平顯著增加心血管事件風險(HR 6.972),而高精胺和精子胺則降低風險。這些結果顯示血清多胺可能成為CKD患者的預後指標,並與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率相關。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用孟德爾隨機化分析452種血液代謝物,發現甘胺酸和N-乙醯鳥胺酸可能和慢性腎臟病有因果關係。不過,降低甘胺酸可能會增加膽結石和膽囊炎風險,減少N-乙醯鳥胺酸也可能影響耳鳴。這些代謝物有機會成為新治療標靶,但相關治療要注意副作用。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結合韓國兩個族群的基因和代謝體資料,找出不同成因的慢性腎臟病(CKD)專屬生物標記。團隊發現特定基因和代謝物組合,特別是在糖尿病腎病患者中,和疾病進展有關,有助於精準診斷與治療。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