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前列腺癌是美國男性中最常見的非皮膚癌,2024年預計將有299,010個新病例和35,250人死亡。全球男性中,前列腺癌為第二常見癌症,2022年新病例達1,466,680例。大多數為腺癌,診斷年齡中位數為67歲,遺傳因素影響風險超過50%。高風險患者可選擇放射治療或根治性切除,治療後仍有部分患者可能轉移。轉移性前列腺癌主要透過雄激素剝奪療法管理,並可搭配新型藥物以提高生存率。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腎細胞癌(RCC)是常見癌症,2022年全球新病例約434,840例。美國男性中排名第六,女性第九。透明細胞亞型佔75%-80%,與VHL基因失活有關。許多病例在影像檢查中意外發現,70%患者在第一期被診斷。雖然2015至2019年發病率每年上升約1%,但2016至2020年美國死亡率每年下降約2%。對於有腎腫塊的患者,應轉診至泌尿科,治療選擇包括手術、消融技術或主動監測。晚期RCC可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顯示良好反應率和存活期。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評估了磁共振影像(MRI)在前列腺癌篩檢中的療效與安全性,並與傳統活檢比較。自2015年起,50至60歲男性參與者接受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篩檢,PSA達3 ng/mL以上者進行MRI檢查,隨後隨機分配進行系統性或MRI靶向活檢。結果顯示,MRI靶向活檢組的前列腺癌檢出率為2.8%,顯著低於系統性活檢的4.5%。MRI方法能有效減少臨床上不重要的癌症診斷,且保持低風險,顯示其為更安全有效的篩檢選擇。 PubMed DOI

胰高血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GLP-1RAs)主要用於控制第二型糖尿病,因為它們能有效降低血糖並幫助減重,副作用也較輕。最近研究指出,GLP-1RAs 可能對前列腺癌有抑制作用,讓人對其潛在的腫瘤風險產生疑慮。GLP-1 受體在多種人體組織中都有表達,包括前列腺細胞,這引發了對 GLP-1RAs 在前列腺癌發展中的影響的關注。本文探討了 GLP-1R 在前列腺癌中的表達及其對癌症的潛在影響,強調其作為新療法的可能性。 PubMed DOI

前列腺癌是男性中常見的癌症,最近研究發現胰高血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GLP-1 RAs)可能有助於降低其風險。這項系統性回顧分析了多項研究,結果顯示使用GLP-1 RA的患者前列腺癌風險降低了28%。這些結果強調了GLP-1 RAs在管理2型糖尿病及降低癌症風險的潛力,但仍需進一步研究以確認這些發現及其機制。 PubMed DOI

睪丸癌是美國15至40歲男性中最常見的腫瘤,每年約有10,000個新病例。大多數為生殖細胞腫瘤,主要分為精原細胞瘤和非精原細胞腫瘤。診斷平均年齡為33歲,風險因素包括隱睪症、家族史及不孕等。最常見症狀是無痛的睪丸腫塊。診斷需透過病史、身體檢查及超音波等,早期介入對預後至關重要。治療方式依據腫瘤類型及分期,通常需多學科合作,並考慮長期影響。及時診斷和適當治療可顯著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 PubMed DOI

前列腺癌(PCa)是美國男性中第二常見的癌症,與肥胖和代謝症候群有密切關聯,影響41.9%的人口。這篇綜述探討了PCa與這些代謝狀況的潛在聯繫,指出肥胖和代謝症候群可能影響PCa的進展。雖然這些關聯尚未完全明瞭,但關鍵生物標記及其與肥胖和糖尿病的代謝產物之間的互動,為未來研究提供了希望。特別是胰島素代謝和FOXC2的角色值得關注,因為它們與胰島素抵抗及PCa細胞增殖有關。這篇文章強調了進一步研究這些關係的必要性。 PubMed DOI

前列腺癌是男性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準確診斷非常重要。多參數磁共振影像(mpMRI)因其高解析度成為關鍵診斷工具,但主觀解讀和讀者之間的變異性仍是挑戰。最近,人工智慧(AI)被視為增強mpMRI診斷能力的有力方法,透過自動化影像分析來改善檢測和風險分層。儘管AI模型展現潛力,但臨床應用仍需更多驗證研究。未來,結合影像與臨床數據的多模態方法,將在個性化診斷和治療中扮演重要角色。 PubMed DOI

前列腺癌的發生率逐漸上升,傳統的PSA檢測常常出現假陽性。最近的研究發現與前列腺癌相關的基因變異,讓多基因風險分數(PRS)成為可能。在英國的一項研究中,55至69歲的男性透過唾液樣本計算PRS,風險高的男性被邀請進行篩檢。結果顯示,62.8%的參與者接受MRI和活檢,40%被診斷為前列腺癌,其中71.8%的病例若依賴傳統方法將無法被檢測。這顯示PRS篩檢方法能更有效識別臨床顯著的前列腺癌。 PubMed DOI

GLP-1受體促效劑原本用來治療肥胖,現在發現可能有助降低前列腺癌風險。這項研究主要想了解這類藥物和生活型態改變,對前列腺癌男性的影響,並評估其對癌症風險及腫瘤生物學的作用,為未來臨床試驗做準備。 PubMed DOI

GLP-1受體促效劑除了治療肥胖和第二型糖尿病,現在也被發現可能有助於前列腺癌,尤其對晚期或惡性度高的患者有潛力。整理77篇研究後,顯示這類藥物未來有望成為前列腺癌的新型治療選擇。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