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透析期間的低血壓(IDH)是指在血液透析時血壓突然下降,雖然通常可逆,但仍需關注。除了超濾速率和心臟功能外,靜脈血液回流到心臟的影響,特別是與肝臟血液滯留有關的部分,值得深入探討。透析過程中,肝臟血管可能擴張,導致靜脈回流減少,心輸出量下降,進而增加肝臟血容量,可能促進IDH的發生。這篇綜述提出「肝循環阻塞」的概念,強調需進一步研究其臨床意義。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血液透析時常見的併發症是血壓過低(IDH),但預測它很困難。一項研究發現,使用心率變異性(HRV)測試可以有效預測IDH。研究對70名透析患者進行HRV測試,並在透析過程中監測IDH發作。他們開發了一個HRV-IDH指數,對於有反覆IDH的患者預測效果尤為顯著。這項研究結果顯示,HRV測試可成為預測血液透析患者IDH的實用工具。 PubMed DOI

在接受透析的兒童中,液體和鹽分過載可能引發心血管問題,如高血壓和左心室肥厚。一項研究分析了910名透析兒童的2758次觀察,發現55%的高血壓未控制,27%的患者透析前血壓偏高。主要發現包括:年齡和身高標準化的血壓與抗高血壓藥物數量及透析間體重增加有關;隱性高血壓盛行率為24%;51%的患者有左心室肥厚,且透析模式與其進展風險相關。研究建議轉向血液透析濾過並改善貧血及體重管理,可能有助於改善病情。 PubMed DOI

研究發現,血液透析患者若開始單一抗高血壓藥物治療,選擇鈣通道阻滯劑(CCBs)的低血壓風險最低;而選擇β和α-β受體阻滯劑、ACE抑制劑、血管收縮素II受體拮抗劑或利尿劑,則有較高的低血壓風險。因此,在血液透析患者中,選擇CCBs可能是較安全的管理高血壓並降低低血壓風險的選擇。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血漿動脈粥樣硬化指數(AIP)與維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在透析過程中低血壓(IDH)的關聯。研究涵蓋了1,946名來自二十個透析中心的成人患者,根據AIP的四分位數分為四組。結果顯示,AIP每增加1個單位,IDH的發生機率增加21%。隨著AIP四分位數上升,IDH的機率顯著增加,且年齡、性別或糖尿病及心臟病史對結果無影響。總體而言,較高的AIP水平與MHD患者經歷IDH的風險增加有關。 PubMed DOI

這篇評論指出傳統的間歇性血液透析(IHD)有其限制,並探討了更能模擬自然腎功能的替代透析方法。IHD的間歇性特性會造成代謝物和電解質的波動,增加心血管風險,這對透析病人來說是個大問題。更頻繁的透析方式,如每日短時間透析和夜間透析,顯示出改善心臟健康的潛力。腹膜透析則提供持續治療,可能有助於心血管健康。總之,這篇評論認為替代透析方法在心血管方面可能優於傳統的IHD。 PubMed DOI

本研究探討四種透析方式對慢性透析病患組織損傷的影響,透過細胞外囊泡(EVs)的釋放來評估。四十名病患被隨機分配至標準血液透析(S-HD)、冷透析(C-HD)、低容量血液透析濾過(LV-HDF)及高容量血液透析濾過(HV-HDF)。結果顯示,所有透析方式中,白血球和紅血球衍生的EVs均有增加,但LV-HDF和HV-HDF的血小板衍生EVs顯著較高。HV-HDF對心血管組織的損害似乎較小,然而EV釋放與低血壓的關聯仍需進一步探討。 PubMed DOI

透析期間高血壓(IDH)是一種複雜的情況,通常在血液透析過程中出現。最近一項研究在兩個透析中心進行,持續18個月,納入169名主要為男性的患者,平均年齡67.9歲。研究建立了三種IDH定義,盛行率分別為8.3%、27.2%和29.6%。第二種定義與高血壓病史及某些藥物使用有關,而第三種則與冠狀動脈疾病相關。值得注意的是,經歷高血壓的患者在隨訪期間心血管事件或死亡率並未顯著增加。未來研究需釐清不同定義與健康結果的關聯。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透過生物反應測量進行持續非侵入性血流動力學監測,以評估血容量並改善血液透析(HD)過程中的耐受性。研究對象為46名穩定的HD患者,結果顯示51.19%的參與者經歷低血壓(IDH),但與多項臨床參數並無顯著相關性。經歷IDH的患者,其指數化收縮容量(ISV)和心輸出量(ICO)較低,而指數化收縮容量變異(ISVV)和心率(HR)則較高。研究建議,非侵入性監測和前負荷評估可有效管理血容量狀態,預防HD患者IDH。 PubMed DOI

透析期間的低血壓(IDH)是血液透析中常見的問題,現有預測模型常因其複雜性而不足。本研究分析201名接受維持性透析的患者,70%用於訓練,30%用於驗證。IDH定義為收縮壓下降20 mmHg或以上,或平均動脈壓下降10 mmHg或以上。研究團隊透過LASSO回歸分析,找出與IDH相關的五個關鍵變數,並建立多變量邏輯回歸模型。該模型在訓練和驗證隊列中顯示出良好的預測性能,顯示其在準確預測IDH方面的潛力。 PubMed DOI

一項6週、31位洗腎患者的研究發現,使用血容量變化導引的超濾控制(BV-UFC)系統,可以有效減少洗腎時發生低血壓的次數,效果比傳統方式更好。BV-UFC會根據即時監測自動調整體液移除速率,幫助達到預定移除量,且安全性無虞,有助提升洗腎穩定性與治療效果。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