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系統性回顧和統合分析探討腎周脂肪與慢性腎病(CKD)的關聯,填補了現有研究的空白。研究分析了來自八篇臨床文章的數據,涵蓋2,576名患者,資料來源於六個主要電子資料庫,截止至2024年9月10日。結果顯示腎周脂肪與CKD之間有顯著關聯,置信區間為95%(0.48-0.65),p值為0.00,顯示強烈相關性。亞組分析也顯示此關聯在各類腎病中均成立,強調腎周脂肪厚度在CKD診斷和管理中的重要性。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研究使用NHANES 2003-2018資料,探討CKD患者的肥胖與脆弱性關係。結果顯示,患有一般或腹部肥胖的CKD患者,比只有其中一種肥胖的患者更容易出現脆弱症狀。研究建議在預防CKD患者脆弱症狀時,應同時處理一般肥胖和腹部肥胖。 PubMed DOI

這篇評論探討肥胖與慢性腎臟病(CKD)之間的複雜關係,目的是增進對它們互動的理解,以改善肥胖相關CKD的診斷和治療。肥胖是CKD的獨立風險因素,透過脂毒性、慢性炎症和胰島素抵抗等機制影響腎功能。研究指出,血流動力學變化和腸道失調也會加重肥胖者的腎功能問題。這篇評論總結了肥胖相關腎病的流行病學、病理生理學、臨床徵兆及診斷方法,並討論治療策略和未來研究方向,旨在提升臨床實踐並鼓勵進一步研究。 PubMed DOI

這項研究進行了系統性回顧,分析慢性腎病(CKD)患者中血栓栓塞(VTE)的風險因素。研究團隊從多個資料庫中搜尋相關文獻,最終納入十四項研究。結果顯示,CKD的不同階段顯著提高VTE風險,特別是末期腎病的風險最高(OR: 3.68)。其他風險因素包括女性、充血性心衰竭、心房顫動、冠狀動脈疾病及系統性紅斑狼瘡。透析方式也影響VTE風險,建議醫療人員應評估CKD患者的VTE風險。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腎臟脂肪含量與2型糖尿病(T2D)患者的慢性腎病(CKD)關係,包含29名健康者、27名有T2D無CKD者及48名有T2D和早期CKD者。結果顯示,有CKD的T2D患者尿液白蛋白肌酸酐比率顯著較高,預估腎小球過濾率較低。雖然腎臟實質脂肪含量在各組相似,但腎竇脂肪體積在T2D患者中顯著增加,CKD患者更明顯。研究建議在管理T2D患者的腎臟健康時,應特別注意腎竇脂肪體積的變化。 PubMed DOI

這篇評論探討全球肥胖疫情對腎臟健康的影響,強調這是腎臟科學的重要公共健康議題。文章回顧肥胖相關腎病(ORKD)的歷史,分析其病理生理學,指出ORKD源於對過量熱量的不健康反應,並透過血流動力學變化、荷爾蒙失衡及脂毒性造成腎臟損傷。特別提到線粒體氧化損傷是細胞損傷的關鍵因素。評論還提出預防和治療策略,包括生活方式改變、藥物治療及手術選擇,並建議未來研究以改善ORKD的早期檢測與管理。 PubMed DOI

肥胖已成為全球性的流行病,預計未來十年將增加40%。它會提高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和慢性腎病等健康問題的風險。雖然肥胖通常與健康問題相關,但在某些慢性腎病患者中,肥胖可能與更好的生存率有關。減重介入能改善血糖控制和降低心血管風險,並有助於CKD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然而,減重對CKD患者腎功能和生存的長期影響仍不明朗,因此減重策略應根據個別需求調整。 PubMed DOI

肥胖對腎臟健康影響深遠,可能導致慢性腎病及提高死亡風險。隨著體重增加,腎小球過濾率上升,因為脂肪組織釋放促發炎因子,並引發高胰島素血症,這些都會損害腎功能。此外,腎臟對脂肪酸的攝取改變了脂質代謝,進一步加劇發炎和纖維化。研究指出,脂肪組織、大腦與腎臟之間的互動在肥胖導致的腎功能下降中扮演重要角色,顯示出肥胖與腎病之間的複雜關係,需進一步探討其機制。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心血管-腎臟-代謝(CKM)綜合症中不同脂肪組織的影響,涉及心血管疾病、腎臟疾病、糖尿病和肥胖。研究分析了441名左心室功能正常的個體,發現心外膜脂肪(EAT)和腎周脂肪(PAT)隨著CKM綜合症的嚴重程度增加,且EAT與心臟舒張功能不全有關,PAT則與腎功能獨立相關。此外,胰島素抵抗的指標與EAT和PAT的厚度有關。這顯示EAT和PAT在CKM綜合症中扮演重要角色。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病會讓肌肉流失、功能變差,跟粒線體功能障礙、尿毒症和發炎有關。肌肉內脂肪堆積會讓肌肉品質更差,也和胰島素阻抗、發炎有關,但它怎麼影響粒線體和能量代謝還不清楚。深入研究有助於改善CKD患者的身體狀況和生活品質。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發現,中國成人腎周脂肪體積越多,腎功能(eGFR)就越差。即使考慮其他因素,這關聯還是明顯。每多10立方公分腎周脂肪,eGFR會下降1.3。顯示腎周脂肪可能是慢性腎臟病的獨立危險因子,未來有機會成為改善目標。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