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結核病(TB)仍是全球健康的重大威脅,因為它透過空氣傳播。高發病率地區的人感染風險較高,特別是營養不良、免疫力低下或有其他健康問題的人。診斷通常透過痰液檢測和胸部X光,治療一般需六個月,但耐藥性病例可能更長。成功管理需以病人為中心,並解決根本問題。預防主要依賴rifamycin治療,疫苗效果有限。持續研究旨在開發更安全的治療和改善診斷,以期最終消除結核病。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查加斯病對健康影響深遠,仍是全球關注焦點。儘管有治療進展,城市化和全球化導致新病例增加。診斷和治療挑戰阻礙公共衛生政策。需改進診斷工具、治療選項和整合監測模式。解決健康社會決定因素,如移民挑戰,對全球醫療保健至關重要。 PubMed DOI

HIV和結核病對腎臟有嚴重影響,管理挑戰多。文章討論了HIV/TB患者腎臟疾病的相關議題,包括流行病學、臨床表現和管理策略,強調預防和適當治療的重要性。透析和腎移植對HIV/TB患者更具挑戰性。未來需加強研究和管理。 PubMed DOI

與結核病相關的腹膜透析相關性腹膜炎雖然罕見,但與不良結果有關。這項研究旨在回顧有關這種情況的文獻,並分析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病例。該回顧發現與其他研究相比,ANZDATA登記病例中更高的導管拆除率和轉換至血液透析率,以及更高的死亡率。需要進一步研究以確定這種情況的最佳治療策略。 PubMed DOI

全球抗生素耐藥細菌感染增加,急需新藥、疫苗和診斷工具。現行藥物開發模式不可持續,必須找新方法確保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負擔得起治療。公私合作和公共資助可支持新治療投資,降低患者負擔。改善診斷工具對治療至關重要,但擴大使用面臨挑戰。疫苗可預防耐藥病原體感染,但開發資金有限。2024聯合國大會提供機會重新思考研究和開發策略,更有效應對疾病管理、預防、患者取得和抗生素管理。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評估了在越南,對接觸耐藥性結核病患者的家庭成員使用levofloxacin預防結核病的效果。2041名參與者被隨機分配接受每日的levofloxacin或安慰劑,為期6個月。結果顯示,levofloxacin組有6名參與者(0.6%)確診結核病,而安慰劑組有11名(1.1%),但差異不顯著。副作用在levofloxacin組較常見(31.9%),但嚴重副作用相似。總結來說,雖然levofloxacin組的結核病發生率較低,但仍需進一步研究以確認其有效性。 PubMed DOI

在南非進行的一項研究評估左氧氟沙星對接觸多重耐藥結核病兒童的預防效果。922名參與者中,5歲以下的兒童無論HIV狀態均可參加,5至17歲的兒童若檢測陽性也可納入。結果顯示,左氧氟沙星組的結核病發病率為1.1%,安慰劑組為2.6%,雖然左氧氟沙星組較低,但差異不具統計意義。不良事件方面,左氧氟沙星組有4名參與者報告3級以上不良事件,整體結果尚不具結論性。該研究由Unitaid支持。 PubMed DOI

一項研究分析了2010至2021年間美國的結核病案例,特別針對慢性腎病患者。結果顯示,在111,155例結核病中,約3%(2,892例)有腎衰竭。腎衰竭患者的結核病發病率顯著較高,每10萬人中有26.1到45.4例,而無腎衰竭者則只有2.1到3.5例。腎衰竭患者中,32%有肺外結核,近40%死亡,且許多病例是在死後才被診斷。結核病和腎衰竭患者的皮膚測試假陰性率高達39%。總體來看,腎衰竭患者的結核病發病率是無腎衰竭者的十倍。 PubMed DOI

最近一項第三期臨床試驗針對利福平抗藥性結核病的新口服治療方案進行評估,涉及754名參與者,目的是比較新療法與標準療法的效果。結果顯示,標準療法的良好反應率為80.7%,而四種新療法的效果不劣於標準療法,風險差異在2.5到9.8個百分點之間。所有治療組的副作用相似,約11.7%的患者出現3級或以上的副作用。研究結果顯示,這三種新療法是有效的替代方案。該研究由Unitaid等機構資助,並已在ClinicalTrials.gov註冊。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數位遵從性技術(如智能藥盒和藥物標籤)對結核病患者治療結果的影響,涵蓋菲律賓、南非、坦尚尼亞和烏克蘭,共有25,606名參與者。結果顯示,介入組與標準護理組在不良治療結果上並無顯著差異,顯示這些技術未能改善患者的治療效果。研究強調需進一步評估這些技術,並考慮經濟因素、患者偏好及其他重要結果,而不僅是治療成功率。 PubMed DOI

人類非洲睡眠病是由Trypanosoma brucei gambiense和Trypanosoma brucei rhodesiense寄生蟲引起,主要透過非洲撒哈拉以南的蠅類傳播。控制措施包括病例檢測、治療及管理媒介生物。最近推出的快速診斷測試讓基層醫療篩檢更方便,口服藥物fexinidazole成為首選治療,特別是對於輕症病例。儘管面臨挑戰,這些措施已顯著降低發病率,目標是到2030年前消除gambiense型的傳播,需依賴改進的診斷、有效治療及各方合作。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