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強調在基層醫療中提升對慢性腎臟病(CKD)認識的重要性,因為這病症常被低估。研究在土耳其進行,457名參與者透過面對面訪談,使用結構化問卷評估對CKD的認識。結果顯示,78.6%的參與者對CKD的認識不足,只有3.9%具高認識度。關鍵風險因素如止痛藥、高血壓和糖尿病的認識率也低於65%。研究指出,曾從基層醫療醫生獲得資訊的人認識較高,顯示醫療提供者需加強教育與溝通,以促進早期檢測。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2018至2019年的研究指出,中國有8200萬成年人罹患慢性腎臟疾病(CKD),佔8.2%。研究發現CKD風險因素包括年紀大、女性、特定族群、低教育收入、不良生活習慣、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等。CKD認知率僅10%,建議加強環保、納入公衛計畫、管理相關疾病以減輕負擔。 PubMed DOI

在高收入國家,超過10%人口受慢性腎臟疾病影響。早期識別患者重要,有新治療降低風險。法國研究調查全科醫師管理CKD患者,發現醫師認為CKD複雜、無症狀,需個性化整合管理。了解醫師觀點可改善患者管理,建立支持患者自主權的組織模式至關重要。 PubMed DOI

一項在澳洲使用一般醫療數據進行的研究發現,慢性腎臟疾病(CKD)的患病率在過去十年中持續增加。在2020年,根據不同的定義,CKD的患病率估計分別為8.4%、4.7%和3.1%。大多數CKD患者處於中度至高風險的進展階段,強調早期檢測和管理的重要性,以減緩疾病的進展。 PubMed DOI

研究發現,黑人美國大學生對慢性腎臟疾病風險認知不足,尤其對高血壓和糖尿病了解較少。許多學生未意識到自身風險,飲食中鈉攝取過高,且食物安全問題嚴重。教育需加強,提升這族群對慢性腎臟疾病風險的認知。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病(CKD)正成為全球健康的重大挑戰,因為其發病率持續上升,並可能導致腎衰竭和心血管疾病等併發症。CKD常在晚期才被發現,因此早期篩檢對於預防腎功能惡化及降低心血管風險至關重要。本文回顧了CKD的診斷測試進展,強調針對高風險個體進行白蛋白尿篩檢的重要性。雖然有指導方針建議篩檢,但實際遵循率不高。近期研究顯示全人群篩檢具有效性和成本效益,未來需提升醫療系統對篩檢的認識。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病(CKD)在早期常無症狀,容易被忽視,許多人因此未被診斷。CKD常與心血管疾病、高血壓及2型糖尿病共存,基層醫療提供者在早期檢測和管理中扮演關鍵角色,特別是對高風險個體。生活方式改變對預防和管理CKD至關重要。最新指導建議使用SGLT2抑制劑與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抑制劑結合治療,能有效減緩CKD進展。為改善情況,需加強宣傳、臨床教育及醫療團隊溝通,讓PCPs能更好地推動患者的腎臟健康。 PubMed DOI

腎臟疾病對公共健康是一大挑戰,但在一般人群中研究不足。為填補此空白,研究人員開發了一份新問卷,回顧性評估腎臟疾病。這份問卷在2011至2018年的南蒂羅爾合作健康研究中使用,參與者共11,684人,年齡中位數為45歲。研究發現,腎小管腎炎流行率為1.0%,腎盂腎炎為3.0%,而整體腎功能不全流行率為8.59%。值得注意的是,女性的腎盂腎炎流行率高於男性。研究顯示,對腎臟疾病的認知極低,尤其是糖尿病和高血壓患者。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丹麥全科醫生對慢性腎病(CKD)患者的管理,強調改善護理的必要性。研究追蹤1,316名2019至2020年間有異常腎功能檢測的患者,發現75%確診為CKD,且多數為G-stage 3a,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盛行率高。僅52%的患者接受尿液白蛋白/肌酸酐比率檢測,雖然67%使用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抑制劑,但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抑制劑使用率偏低。每年患者平均就診13.5次,但檢測和轉診至腎臟科的比例有限,顯示CKD患者對基層醫療負擔大,需改善檢測和治療策略。 PubMed DOI

這項研究顯示馬來西亞慢性腎臟病(CKD)日益嚴重,強調了早期識別風險因素的重要性。研究針對3160名多民族參與者,透過腎臟檔案數據分析,找出五個關鍵因素:性別、種族、身體活動、動脈粥樣硬化血漿指數(AIP)和收縮壓。特別是高AIP的男性更易發展CKD。由於CKD早期通常無明顯症狀,這些因素有助於預測高風險個體,未來研究應著重於利用這些因素來預防和管理CKD。 PubMed DOI

腎臟疾病已成為全球健康的重要議題,影響超過8.5億人,隨著糖尿病、高血壓、肥胖及人口老化,這個數字還會上升。慢性腎臟疾病不僅影響壽命,也影響生活品質,並與心臟及代謝健康息息相關。為了提高對腎臟健康的認識,歐洲腎臟協會啟動了「強健腎臟工作小組」,推出ABCDE運動,鼓勵大家與醫療提供者討論五個關鍵問題,強調評估腎臟健康的重要性,這是拯救生命的第一步!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