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分析了2023年6月165部與胃抑制肽(GIP)和類胰高血糖素肽-1(GLP-1)受體激動劑相關的TikTok影片,重點在副作用和使用者經驗。影片多由藥物使用者和非醫療專業人士創作,主要討論減重、PCOS和糖尿病。內容中提到的副作用大多與藥物說明一致,但失眠卻未列入說明。研究強調醫療專業人士需關注社交媒體上的健康資訊,以更好地支持病人,並解決可能的誤解。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GLP-1 受體激動劑像semaglutide的使用增加,可能降低酒精和其他成癮行為。社群媒體上的報導引起了對這些藥物影響的關注。利用社群媒體數據可助研究成癮治療,找出未來研究方向。透過分析網路報告,提出了GLP-1受體激動劑對酒精使用的潛在影響,支持進行臨床試驗。這種方法可提供新思維,利用藥物監測數據確定再利用治療方法。 PubMed DOI

研究發現GLP-1 RAs可能有助於減少酒精、咖啡因和尼古丁攝取,對大麻等物質影響不確定。此外,它們似乎對強迫性購物和性慾有正面影響。總結指出GLP-1 RAs對渴望和成癮行為可能有幫助,但仍需更多研究。 PubMed DOI

全球肥胖問題嚴重,影響公共衛生。GLP-1 RAs有助減重和降心血管風險。研究透過分析Reddit討論發現正面主題,但需注意副作用和藥物供應問題。 PubMed DOI

這篇評論分析了胰高血糖素樣肽-1 受體激動劑(GLP-1RAs),如liraglutide、semaglutide和tirzepatide的副作用,這些藥物對肥胖者的減重效果顯著。研究顯示,liraglutide減重約5%,semaglutide達12%,tirzepatide則高達18%。常見副作用包括噁心、腹瀉等腸胃道問題,還有罕見但嚴重的風險,如膽囊疾病和急性胰臟炎。雖然這些藥物有效,但需謹慎評估副作用並調整劑量,持續研究以確保安全使用也很重要。 PubMed DOI

這項研究分析了2013年5月到2023年6月期間,Reddit上對胰高血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GLP-1RAs)的討論,特別是2021年後的激增。研究人員從8,412位作者中找出14,390篇帖子,94%是在2021年後發表,與Google搜尋趨勢一致。透過AI,這些帖子被分類為30個主題,主要集中在糖尿病和肥胖的討論,情感分析顯示多為負面情緒。主要話題包括成功管理糖尿病和肥胖的故事、保險挑戰,以及對飲食和副作用的詢問,顯示社交媒體在塑造對GLP-1RAs看法中的重要性。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肥胖和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使用GLP-1受體激動劑對心理健康的影響。透過對九位參與者的訪談,發現雖然有些負面副作用,但許多人願意忍受,以換取長期的健康益處。研究分析出三個主題:接受副作用以獲得健康、反思心理健康的多元影響,以及食慾減少和飲食控制感增加。整體來看,參與者認為這些藥物對心理健康有正面影響,特別是在飲食控制方面,建議進一步研究其對暴食症的潛在效果。 PubMed DOI

使用胰高血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GLP-1RAs)減重的濫用問題引起全球關注,尤其是受到網路上不實身體形象的影響。一項研究分析了87個日本醫療機構網站的資訊品質,發現只有一個網站符合廣告指導方針,且83%的網站誇大藥物效果,9%的網站未提及不良反應的救濟資格。平均DISCERN分數僅32.6,顯示資訊品質低下。這凸顯了對醫療廣告的規範需求,以確保正確資訊並防止濫用。公共衛生機構應積極介入,促進安全使用。 PubMed DOI

這項研究分析了2022年1月至2023年11月期間,西班牙語TikTok上有關semaglutide的資訊品質。結果顯示,資訊品質普遍較低,平均DISCERN分數僅29.8(滿分75)。71%的影片未提及任何風險,只有11.9%承認存在嚴重風險。85%的影片將肥胖視為個人問題,近一半則正常化semaglutide的使用。79%的影片推廣藥物化減重,卻忽略了生活方式改變的重要性。這些發現對公共健康造成擔憂,呼籲進一步研究商業對健康的影響及對抗錯誤資訊的策略。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聚焦於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及其受體激動劑(GLP-1 RAs),在第二型糖尿病(T2DM)和減重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GLP-1能促進胰島素釋放,降低血糖並增強飽足感。除了T2DM和肥胖,GLP-1 RAs也在探討對心臟病、腎臟病及其他疾病的潛在益處。研究旨在系統性回顧GLP-1 RAs對不同器官系統的影響,並幫助患者做出明智的用藥決策,促進更好的醫療結果。 PubMed DOI

這項研究分析了關於semaglutide的YouTube影片,重點在減重用途。研究人員搜尋了關鍵字如semaglutide、Ozempic等,評估了96部完整影片和93部短片。結果顯示,完整影片的內容質量較高,且兩者的觀看次數差異不大。健康來源的影片質量更佳,但長期數據、副作用和假藥風險等重要主題常被忽略。研究強調諮詢醫療專業人員的重要性,影片不應取代專業建議。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