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已成為重度主動脈狹窄患者的主要治療選擇。最近的進展擴大了適用患者的範圍,包括有二尖瓣問題、小型主動脈環及低流量低梯度的狹窄,甚至年輕患者也納入考量。醫界開始重視在無症狀的重度和中度狹窄患者中進行早期置換,以避免心臟不可逆的變化。雖然對年輕患者的瓣膜耐久性及未來干預的擔憂仍在,但瓣膜內瓣膜TAVR的中期結果令人鼓舞。這篇綜述總結了TAVR在不同患者群體中的證據,並探討了擴大手術可及性所帶來的好處與挑戰。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在德國進行的一項非劣效性試驗中,針對心臟衰竭及次級二尖瓣逆流的患者,研究比較了經導管邊緣對邊修復與外科二尖瓣修復/更換的療效與安全性。結果顯示,介入組在一年內的主要療效事件為16.7%,手術組則為22.5%,顯示出非劣效性。安全性方面,介入組的重大不良事件為14.9%,而手術組高達54.8%,顯示經導管方法更安全。因此,經導管邊緣對邊修復在療效上不劣於手術,且安全性顯著優於手術。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對穩定性冠狀動脈疾病及重度主動脈狹窄患者在接受經導管主動脈瓣植入術(TAVI)的影響。455名患者參與隨機試驗,結果顯示PCI組的重大不良心臟事件(MACE)發生率為26%,低於保守治療組的36%(危險比0.71)。不過,PCI組的出血事件較高(28%對20%),且有3%出現手術相關併發症。總體而言,雖然PCI可降低MACE風險,但需謹慎評估出血等安全性問題。 PubMed DOI

一項針對901名無症狀重度主動脈狹窄患者的研究顯示,早期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比常規監測更有效。結果發現,TAVR組有26.8%的患者出現主要不良事件,而監測組則高達45.3%(風險比0.50),顯示TAVR能顯著降低不良結果。雖然兩組的死亡率相似,但TAVR組的中風和非計劃住院率較低。隨訪3.8年後,監測組中87%的患者最終接受了瓣膜置換。研究結論認為,早期TAVR對改善這類患者的結果更具優勢。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比較了經導管三尖瓣置換術與單純藥物治療在重度三尖瓣逆流患者中的效果。研究涵蓋400名患者,結果顯示瓣膜置換組在一年後的療效明顯優於對照組,勝率達2.02。瓣膜置換組在症狀改善和生活品質上有顯著提升,但也面臨較高的重度出血和需要心臟起搏器的風險。總體來看,經導管三尖瓣置換術在改善患者狀況上表現更佳。該研究由Edwards Lifesciences資助,並已在ClinicalTrials.gov註冊。 PubMed DOI

鈣化性主動脈狹窄症(AS)是因鈣化和纖維化導致主動脈瓣開口變窄的病症,主要影響年長者。在美國,65歲以上約有1-2%的人受影響,75歲以上則有12%。每年全球因AS死亡超過10萬人。診斷通常使用超音波心動圖,若主動脈流速超過2 m/s,可能在10年內發展為嚴重AS。治療上,輕度至中度AS可透過監測,而有症狀的嚴重AS則需進行外科手術或經導管植入術。選擇治療方式時需考量年齡及手術風險。及早介入可顯著降低死亡率。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抑制劑(SGLT2i)對重度主動脈狹窄(AS)、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低於50%及額外瓣膜心臟損傷(EVCD)糖尿病患者在經導管主動脈瓣植入術(TAVI)後的影響。研究涵蓋311名患者,發現使用SGLT2i的患者在TAVI後一年內左心室恢復率較高,且在兩年內與較低的重大不良心血管事件、全因死亡及心衰住院率相關。總結來說,SGLT2i對這類患者有助於改善心臟重塑及降低不良結果風險。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比較了FFR引導的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加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I)與傳統的外科主動脈瓣置換術(SAVR)加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CABG)在重度主動脈狹窄及複雜冠狀動脈疾病患者中的療效。研究在18個歐洲醫療中心進行,招募172名70歲以上的患者。結果顯示,FFR引導的PCI加TAVI組不良事件僅4%,而SAVR加CABG組則有23%。這顯示經皮介入方法在全因死亡率和危及生命的出血方面更具優勢,建議作為更有利的治療選擇。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評估了SGLT2抑制劑dapagliflozin在接受經導管主動脈瓣植入術(TAVI)的高風險主動脈狹窄患者中的效果。研究納入了有心衰竭及其他風險因素的患者,共分析1,222名,結果顯示dapagliflozin組的死亡或心衰竭惡化率為15.0%,顯著低於標準護理組的20.1%。雖然兩組整體死亡率相似,但dapagliflozin組的心衰竭惡化率較低(9.4%對14.4%)。不過,dapagliflozin組出現較多生殖器感染和低血壓案例。總體而言,dapagliflozin在這些患者中顯著降低了不良事件的發生率。 PubMed DOI

一項針對1,500位嚴重主動脈瓣狹窄患者的研究發現,ACURATE neo2瓣膜在一年內的死亡、中風和再住院率都比SAPIEN 3和Evolut高(14.8%比9.1%),風險明顯增加。ACURATE neo2也有較高的主動脈逆流、心血管死亡和心肌梗塞風險,整體表現不如對照組,未達到非劣性標準。 PubMed DOI

主動脈瓣狹窄常見於心臟瓣膜疾病,傳統手術雖能治療,但無法修復心臟已受損部分。SGLT2抑制劑原本用於糖尿病,現在發現有助減緩發炎和纖維化,改善心臟功能,可能延緩病情惡化並提升手術後預後。未來有望成為新療法,但還需更多研究確認適用對象與最佳用法。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