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1960年代血液透析的引入及1972年醫療保險的覆蓋,對腎臟科的發展影響深遠。雖然促進了該領域的成長,但也帶來了研究者與臨床醫生之間的鴻溝,影響臨床研究並增加醫生的負擔,如繁重的旅行和複雜的電子病歷。這導致腎臟科醫生士氣低落及職業倦怠,並面臨企業化醫療的倫理挑戰,讓招聘變得困難。因此,需加強慢性腎病的預防護理,探索新診斷與治療選擇,並考慮將透析責任轉給非醫師提供者。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腎臟科醫師需尊重病人自主權,但也要考慮病人利益。若病人不配合治療,或需停止治療以避免傷害。探討血液透析病人不配合情況,如焦躁、飲食、缺席治療及緊急情況。討論認知障礙、醫療人員、家屬衝突,及新冠疫情對應。建議以病人為中心、多學科方法,並使用行為契約或科技。 PubMed DOI

自1950年代和1960年代以來,腎臟科的專科醫師訓練計畫經歷了顯著變化。近年來,介入腎臟科、腫瘤腎臟科及腎小球疾病等子專科選項逐漸增加,並且課程中也越來越重視居家透析和緩和醫療,顯示出對病人為中心護理的重視。此外,床邊超音波的診斷優勢也受到關注。不過,腎臟科在商業和行政訓練上仍有缺口,隨著執行相關程序的醫師人數減少,對於血液透析導管放置和腎臟活檢的訓練需求也在重新評估。專科訓練計畫應根據學員的興趣和需求調整課程內容。 PubMed DOI

高收入國家在全球醫療保健中是碳排放的主要貢獻者,尤其是洗腎。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面臨著腎臟疾病負擔增加的挑戰。透過預防、全民健康保險、患者權益、低碳洗腎和腎臟移植,各國可實踐環境友善、經濟實惠的腎臨床實踐,改善腎臟疾病患者的生活品質。 PubMed DOI

在低收入環境中,缺乏腎臟學專家,導致醫療資源不足。相較之下,高收入環境提供更規範化、高效的服務。儘管管理腎臟疾病基本原則相似,但需根據不同年齡段和環境量身定制方法。預防、早期診斷和干預對於管理症狀和併發症至關重要。了解差異和相似之處,提供實用指導,專注於患者的福祉是關鍵。 PubMed DOI

腎臟學研究進展大,但仍面臨挑戰,如早期檢測、醫療不平等、治療差異。創新藥物、組織工程、再生醫學帶來希望。慢性腎病新藥、人工腎臟、組織工程移植腎臟、細胞/基因療法等進展令人振奮。基因醫學可治單基因腎病、全身疾病。投資、合作、創新至關重要。數據探索、科學方法將增強腎臟健康策略。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指出,晚期慢性腎病(CKD)患者在接受透析前的腎臟科護理和教育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導致居家透析使用不足。分析顯示,2010至2019年間,464,310名開始透析的醫療保險受益者中,大多數選擇中心透析。特別是西班牙裔和黑人患者在這方面的服務明顯少於非西班牙裔白人,這是他們居家透析使用不足的重要原因。研究強調需要針對這些差異進行干預,以改善少數族裔對居家透析的獲取。 PubMed DOI

2024年腎臟科專科醫師訓練的配對數據顯示,美國對腎臟科的興趣下降,候選人數減少11%,職位填補率僅66%。一項利用GPT-4模型的研究比較腎臟科與其他內科專科在智力複雜性、工作與生活平衡等七個標準上的表現,結果顯示腎臟科的排名不佳,尤其在工作與生活平衡和職業需求上得分較低。腎臟科的吸引力減弱,這在醫師短缺的情況下引發了擔憂,顯示需重新評估影響專科選擇的因素。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病(CKD)是全球健康的重要議題,隨著人口老化和糖尿病增加而惡化。2023年12月1日,來自十個國家的專家在第四屆國際華人腎臟科醫師大會上討論全球透析的負擔。雖然發達國家的腎臟替代療法(KRT)費用只佔醫療支出的2-3%,但末期腎臟病(ESKD)患者卻不到0.5%。ESKD的經濟影響包括直接醫療費用和生產力損失等間接成本。有效的預防和治療策略對抗CKD流行至關重要。 PubMed DOI

這篇評論探討末期腎病(ESKD)發病率上升及美國居家透析使用率下降的問題,強調改善居家透析選擇的重要性。內容更新了腎臟護理提供者對臨床結果、新指導方針及居家透析障礙的了解,並涵蓋最新文獻,包括處方實踐、病人及照顧者的治療目標,以及支持新ESKD病人居家透析的創新護理模式。評論還將探討輔助居家透析、養老院中的居家透析及新支付模式,最終希望能增強透析提供者的信心,促進居家透析的推廣。 PubMed DOI

這篇評論慶祝人類首次血液透析的百年紀念,回顧了喬治·哈斯於1924年在吉森大學醫院進行的手術,並開發了第一台人工腎臟。哈斯的貢獻是腎臟病學的重要里程碑,克服了當時的技術挑戰。文章也提到該醫院在透析技術上的進步,但仍面臨病人預期壽命降低等挑戰。全球有8.5億人受慢性腎病影響,強調了預防和早期介入的重要性。新藥物如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抑制劑和類胰高血糖素肽-1受體激動劑在減緩病情進展上顯示出希望。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