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探討了腎病症候群病人中水腫的盛行率,發現62%的病人在診斷時有水腫。水腫病人的尿液白蛋白水平較高,血漿白蛋白則較低。研究中,4%的病人發生靜脈血栓栓塞,水腫病人的發生率較高,且水腫病人進展至腎衰竭的速度較快,死亡率也較高(19%對比16%)。結果顯示水腫在腎病症候群中普遍,並與多種健康風險相關,強調其預後意義。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慢性腎臟疾病在美國約有14%的成年人受影響。研究分析超過2,700萬人的數據,發現低估計的腎小球過濾率(eGFR)和蛋白尿會增加腎臟問題、死亡率、心血管疾病、急性腎損傷、住院和其他風險。即使eGFR輕微下降,也會增加住院風險。腎臟功能下降和蛋白尿對各族群都有負面影響。 PubMed DOI

研究發現住院後腎功能和損傷與靜脈血栓栓塞有關,慢性腎臟疾病越嚴重,風險越高。較低的eGFR和較高的UACR與靜脈血栓栓塞風險獨立相關。 PubMed DOI

研究發現新診斷腎症症候群兒童治療後仍有高血壓和異常脂質水平。男性、尿蛋白與高血壓相關,腎功能與脂質異常相關。結果顯示腎症症候群兒童可能持續心血管風險。 PubMed DOI

白蛋白尿可能是急性心衰竭患者擴張的新指標,但需要更多證據。這項研究觀察了864名心衰竭患者的白蛋白尿情況,發現40.5%的患者有白蛋白尿。與較高白蛋白尿相關的因素包括腎功能、血壓、利尿劑劑量、CA125水平、糖尿病和水腫。水腫、高CA125和利尿劑劑量等因素佔了白蛋白尿變異性的15.5%。在慢性心衰竭患者中,白蛋白尿很常見,風險因素包括腎臟疾病和高血壓,以及擴張參數。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非糖尿病患者中正常白蛋白尿的慢性腎病(CKD)發展,重點在白蛋白尿水平與腎臟及心血管結果的關聯。研究發現,中度和重度白蛋白尿患者的腎臟不良結果風險顯著增加,分別為正常白蛋白尿的3.3倍和8.6倍。心血管事件在白蛋白尿較高的患者中也更常見。正常白蛋白尿患者的腎小管過濾率下降速度較慢,腎病進展顯著較慢,但心血管風險仍略高。這些結果可為未來的干預研究提供參考。 PubMed DOI

這項隊列研究探討水分狀態對糖尿病腎病(DKD)患者的影響,發現較高的滲透壓與DKD風險及全因死亡率增加有關。研究追蹤2041名DKD患者和2889名非DKD參與者約80個月,結果顯示:滲透壓每增加,DKD風險上升(OR = 1.07);脫水患者的DKD風險顯著提高,分別為49%和169%;此外,脫水也與死亡風險增加27%相關。總之,水分狀態對DKD患者的健康影響不容忽視。 PubMed DOI

這項研究分析了液體過載、液體耗竭和異常鈉水平對血液透析患者十年內死亡率的影響,涵蓋68,196名來自25國的患者。結果顯示,61%的患者有液體過載,只有4%有液體耗竭。低鈉血症在11%的患者中出現,而高鈉血症則在1%。液體過載與死亡率增加有關,最嚴重的情況風險最高(HR 3.42)。研究建議即使是輕微的液體過載也需注意,強調更嚴格的液體管理可能有助於改善患者預後,但仍需進一步研究確認。 PubMed DOI

腎病症候群(NS)與尿中蛋白質損失有關,可能引發甲狀腺功能障礙。本研究評估42名重度NS患者的甲狀腺功能,發現36%有正常甲狀腺功能病症,31%則有甲狀腺功能低下,對照組僅5%。NS患者的甲狀腺刺激激素(TSH)較高,游離甲狀腺激素較低,且26%需補充左甲狀腺素。研究建議定期評估NS患者的甲狀腺功能,並探討甲狀腺功能與凝血障礙的關聯。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病(CKD)有多種情況,風險差異常被忽略。英國的NURTuRE-CKD研究分析了2,996名成人的腎功能,發現不同原發性腎臟疾病(PRD)之間的風險差異顯著。研究中,23.9%的參與者經歷腎衰竭,且糖尿病腎病等高風險疾病的預測準確性較高。白蛋白尿的預測價值因診斷而異,顯示CKD管理需個性化,考量特定的腎臟疾病。 PubMed DOI

這項研究針對腎靜脈血栓症(RVT)患者進行調查,分析了182名患者的臨床特徵、治療選擇及預測腎臟結果和死亡率的因子。結果顯示,腎病綜合症是RVT的主要原因,其次是惡性腫瘤及手術後情況。39.6%的患者腎功能惡化,29.7%發展為慢性腎病。主要預測因子包括腎病綜合症、低白蛋白和糖尿病。研究期間45.1%的患者去世,主要因敗血症。強調需及早識別高風險患者,以降低腎功能惡化和死亡風險。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