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是一種持續超過六週的癢感和蕁麻疹,通常原因不明。Remibrutinib是一種選擇性Bruton's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在2b期臨床試驗中顯示良好效果,但3期數據至關重要。在REMIX-1和REMIX-2試驗中,對未能充分響應第二代H1抗組胺藥的患者進行隨機分配,結果顯示remibrutinib組在12週的蕁麻疹活動評分顯著低於安慰劑組,且安全性相似。總體而言,remibrutinib有效減少症狀,顯示出良好的療效。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2b期研究指出,Ligelizumab對於慢性特發性蕁麻疹(CSU)患者有改善效果。在PEARL-1和PEARL-2研究中,Ligelizumab在H1-抗組織胺耐受性CSU患者中表現較安慰劑好,但不及奧瑪珠單抗。Ligelizumab的安全性與先前研究一致,無新安全問題。 PubMed DOI

慢性蕁麻疹是一種皮膚問題,常伴隨瘙癢和水腫,由肥大細胞引起。治療建議先用抗組織胺藥,再考慮其他藥物。有些患者對治療反應不佳,因此個人化治療方法逐漸受到重視。最新研究發現針對特定觸發因素的治療效果顯著,如Bruton's酪氨酸激酶抑製劑和抗細胞因子療法。這些新藥物有望提供更有效的慢性蕁麻疹治療方案。 PubMed DOI

慢性手部濕疹是一種反覆發作的皮膚病,會造成癢感和疼痛,影響生活品質。DELTA 1 和 DELTA 2 第三期臨床試驗評估 delgocitinib 乳膏(20 mg/g)的療效與安全性,針對中度至重度的成人患者進行比較。這兩項隨機雙盲試驗共招募了960名患者,結果顯示使用 delgocitinib 的患者治療成功率高於載體乳膏,且副作用相似,主要為 COVID-19 和鼻咽炎。總體來看,delgocitinib 乳膏顯示出良好的療效和耐受性,對於標準護理反應不佳的患者是一個潛在的治療選擇。 PubMed DOI

risankizumab是一種針對IL-23的單克隆抗體,已在兩項第三期臨床試驗中評估其對潰瘍性結腸炎的療效。誘導試驗涉及977名患者,結果顯示risankizumab組的臨床緩解率為20.3%,顯著高於安慰劑的6.2%。維持試驗中,對誘導治療有反應的患者接受不同劑量的risankizumab,52週後的緩解率分別為40.2%和37.6%,也高於安慰劑的25.1%。整體而言,risankizumab顯示出良好的療效,未來需進一步研究其長期效果。 PubMed DOI

Nemolizumab是一種針對白介素-31的受體拮抗劑,已在兩項國際第三期臨床試驗(ARCADIA 1和ARCADIA 2)中評估其對中度至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的療效與安全性。這些研究涵蓋1,728名12歲以上的參與者,結果顯示接受nemolizumab的患者在治療16週後,達到改善指標的比例高於安慰劑組,且癢感和睡眠干擾也有顯著改善。兩組的安全性相似,若獲批准,nemolizumab可能成為治療的新選擇。 PubMed DOI

慢性自發性蕁麻疹(CSU)影響全球約1%的人口,特別是30至50歲的女性。這種病症會導致反覆的風疹和血管性水腫,並可能引發焦慮、憂鬱等合併症。治療上,第一線使用第二代H1抗組胺藥,約40%患者有效;若無效可考慮omalizumab,但約30%患者可能不反應。對於對omalizumab無效的患者,環孢素可幫助54%至73%的人,但需注意腎功能和高血壓風險。CSU的治療需多方位考量。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單克隆抗體dazukibart對中度至重度皮肌炎成人患者的療效與安全性。皮肌炎是一種慢性自體免疫疾病,主要表現為皮膚發疹和肌肉無力。研究在25個國家的中心進行,招募18至80歲的患者,隨機分配接受dazukibart或安慰劑。結果顯示,dazukibart在改善皮肌炎活動性方面效果顯著,且耐受性良好,副作用以感染為主。這突顯了IFNβ抑制在治療中的潛力。該研究已在ClinicalTrials.gov註冊。 PubMed DOI

Tezepelumab 在治療嚴重、無法控制的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的成人患者中顯示出良好效果。在一項包含 408 名參與者的研究中,接受每 4 週一次 210 mg tezepelumab 的患者,在 52 週後的鼻息肉評分、鼻塞、嗅覺喪失等症狀上均有顯著改善,與安慰劑組相比,鼻息肉評分平均減少 2.07,鼻塞減少 1.03,且統計上顯著 (P<0.001)。此外,接受手術和全身性糖皮質激素的患者比例也顯著較低。這顯示 tezepelumab 在該患者群體中具有潛力。該研究由 AstraZeneca 和 Amgen 資助,並在 ClinicalTrials.gov 登記 (NCT04851964)。 PubMed DOI

Tolebrutinib是一種口服的Bruton's酪氨酸激酶抑制劑,主要用於治療復發型多發性硬化症(MS)。在兩項第三期臨床試驗(GEMINI 1和GEMINI 2)中,參與者被隨機分配接受tolebrutinib或teriflunomide,主要評估年化復發率。結果顯示,兩組的復發率相似,但tolebrutinib組的殘疾惡化率較低(8.3%對11.3%),顯示其可能有潛在好處。不良事件方面,兩組相似,但tolebrutinib的小出血事件較多。整體而言,tolebrutinib在降低復發率上未顯示優於teriflunomide。這些研究由Sanofi資助。 PubMed DOI

Tolebrutinib是一種口服的Bruton's酪氨酸激酶抑制劑,針對非復發性次級進行性多發性硬化症進行了第三期臨床試驗。研究中1131名參與者隨機接受tolebrutinib(每日60毫克)或安慰劑,結果顯示tolebrutinib組的殘疾進展比例較低(22.6%對30.7%),顯示出顯著的風險降低(P = 0.003)。不過,tolebrutinib組的嚴重不良事件和ALT升高的情況也較為常見。總體而言,這項研究顯示tolebrutinib在治療此病症上有潛力,並由Sanofi資助。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