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細菌性陰道炎(BV)是影響約三分之一生育年齡女性的常見問題,且治療後常復發。研究探討男性伴侶是否能降低復發率,結果顯示,夫妻共同接受抗微生物療法的伴侶治療組中,12週內只有35%的女性復發,而對照組則有63%。這顯示共同治療能顯著降低復發率。男性可能會出現噁心、頭痛和金屬味等副作用。研究結論強調,與女性一起治療男性伴侶能有效減少BV復發。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肯亞研究發現,給予生理性女性多西紅黴素後,未顯著降低性傳播感染。研究對449名18至30歲接受HIV預防性投藥的女性進行。雖然多西紅黴素無嚴重副作用,但使用率較低。結論是多西紅黴素對生理性女性預防性傳染病效果不顯著。 PubMed DOI

RIVUR試驗指出長期抗生素治療可降低尿路感染復發率,NNT為10。重新分析發現特定次群組,如患有IV級VUR、BBD和發燒性尿路感染的兒童,其NNT更低。對於患有BBD和VUR的兒童,長期抗生素治療可能更為有效,需要進一步研究。 PubMed DOI

尿路感染是常見的細菌感染,尤其在女性中更常見,發生率高且可能引起嚴重併發症。它們可能導致重大的病情和死亡,包括反覆感染、腎損傷、敗血症和早產。抗生素治療也可能帶來負面影響。這篇評論涵蓋了尿路感染的定義、原因和管理。 PubMed DOI

研究發現,在腎移植接受者中使用d-甘露醇和前花青素並未明顯減少尿路感染(UTIs)或無症狀細菌尿的發生率。兩種情況在兩組中都很常見,且沒有明顯差異。研究建議,雖然腎移植患者需要非抗生素治療預防UTIs,但這兩種藥物可能對他們不太有效。 PubMed DOI

一項第三期臨床試驗評估lenacapavir這種皮下HIV預防方法的效果,與每日口服的F/TAF和F/TDF相比,對象為南非和烏干達的青少女及年輕女性。研究涉及5,338名HIV陰性參與者,結果顯示lenacapavir組無HIV感染,而F/TAF有39例、F/TDF有16例感染。lenacapavir的感染率顯著低於背景感染率及F/TDF組。雖然lenacapavir的注射部位反應較常見,但未報告嚴重安全性問題,顯示其在預防HIV方面的療效優於其他方法。該試驗由Gilead Sciences資助。 PubMed DOI

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抑制劑(SGLT2Is)是一種新型口服糖尿病藥物,對心血管健康有益,但可能增加尿道感染風險。本研究分析100名使用SGLT2Is的糖尿病患者,發現80名女性和20名男性中,女性年齡較輕且體重指數較高。男性則有較長的糖尿病病程和更高的併發症發生率,尤其是複雜性尿道感染。結果顯示,女性的尿道感染多為無併發症,男性則需特別注意。使用SGLT2Is時應謹慎考量感染風險。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評估在懷孕第16週開始使用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 (TDF)及為嬰兒接種HBV疫苗,是否能有效預防高病毒量母親的母嬰傳播(MTCT),與標準護理相比。研究在中國進行,280名HBV DNA水平較高的孕婦被隨機分配到兩組。結果顯示,實驗組的MTCT率為0.76%,標準護理組為0%,且實驗組的先天缺陷率也較低。這表明在HBIG無法獲得的地區,早期使用TDF及接種疫苗是一個可行的替代方案。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評估了在越南,對接觸耐藥性結核病患者的家庭成員使用levofloxacin預防結核病的效果。2041名參與者被隨機分配接受每日的levofloxacin或安慰劑,為期6個月。結果顯示,levofloxacin組有6名參與者(0.6%)確診結核病,而安慰劑組有11名(1.1%),但差異不顯著。副作用在levofloxacin組較常見(31.9%),但嚴重副作用相似。總結來說,雖然levofloxacin組的結核病發生率較低,但仍需進一步研究以確認其有效性。 PubMed DOI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病,對全球健康造成挑戰,特別是在女性更年期。它影響泌尿生殖健康,增加感染風險和性功能障礙。陰道微生物群的平衡對健康至關重要,但慢性高血糖會干擾免疫系統,增加感染風險。最近的研究顯示,某些降糖藥物可能也會提高感染風險。為了滿足糖尿病女性的需求,應採取多學科的方法,管理血糖的同時,也要關注陰道和性健康,制定個性化的治療計劃。 PubMed DOI

Gepotidacin 是一種新型口服抗生素,第三期臨床試驗顯示,它治療單純性泌尿生殖道淋病的效果不輸給現有標準療法(ceftriaxone 加 azithromycin),治癒率都約92%。雖然 gepotidacin 腸胃道副作用較多,但大多屬輕中度,沒發現嚴重安全疑慮,有望成為新的口服治療選擇。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