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微生物群是人體內重要的生態系統,對生理功能影響深遠。這篇綜述探討腸道微生物群如何與腸內分泌細胞(EECs)互動,儘管EECs在腸道細胞中比例不高,但在腸腦溝通、能量代謝及飽足感等方面扮演關鍵角色。研究顯示,腸道微生物可影響EEC的功能及荷爾蒙釋放,並且與代謝疾病如肥胖和糖尿病有密切關聯,為未來的治療方法提供新方向。 PubMed DOI ♡
腸內分泌細胞(EECs)在腸道扮演重要角色,負責將營養、疼痛和微生物資訊傳達至大腦。它們製造激素,可影響糖尿病、體重和過敏性腸症等疾病。最新研究指出,EECs能直接與神經元溝通。瞭解EEC的功能對治療過敏性腸症和肥胖等疾病至關重要。 PubMed DOI
腸道裡的微生物對健康和新陳代謝有很大影響,包括調節血糖水平。微生物群的改變與肥胖、糖尿病有關。這篇文章探討了微生物和GLP-1在疾病中的關係,強調微生物如何影響GLP-1,以及GLP-1如何影響微生物。也提到了益生元、益生菌、藥物和手術在調節微生物和GLP-1方面的作用。文章指出調節微生物可能治療疾病,使用GLP-1時需個人化。 PubMed DOI
不同荷爾蒙作用於下視丘,透過與食物在胃腸道中的存在等因素相關的不同途徑來調節飢餓感和飽足感。飽食信號如CCK、GLP-1和PYY是由胃腸內分泌細胞釋放,以回應食物,透過迷走神經影響食物攝取。GLP-1及其激動劑在飽食調節和體重管理中扮演關鍵角色。腸道菌群、神經途徑和神經傳遞物質也在飽食調節中扮演重要角色。這篇評論探討GLP-1、腸道微生物群和神經傳遞物質在維持身體飽食平衡中的相互作用角色。 PubMed DOI
肥胖是全球性問題,預計2030年將有約11.2億人受影響。胰素增生素在這個議題中扮演關鍵角色,影響胰島素分泌、脂質代謝、食慾和體重。腸道微生物群也對肥胖和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有影響,透過調節胰素增生素分泌。了解這些對新陳代謝的調節對於有效管理肥胖及其併發症至關重要。 PubMed DOI
腸內分泌細胞(EECs)在腸道中負責根據內容物釋放荷爾蒙,對生理功能調節至關重要。這項研究開發了一種新方法來區分胃EECs,並確定CD200為其通用標記,進而進行轉錄組分析。研究團隊創建了22個受體的功能缺失突變,評估類器官在特定配體下的荷爾蒙分泌情況,澄清了EEC感應器在荷爾蒙釋放中的角色,顯示其作為藥物靶點的潛力,對食慾、腸道運動等方面有重要意義。 PubMed DOI
腸道不僅負責消化和吸收營養,還是重要的內分泌器官,會產生GLP-1、血清素、體抑素和糖皮質激素等荷爾蒙。這些荷爾蒙由腸上皮細胞分泌,對食慾調節、新陳代謝和免疫反應等生理功能至關重要。這篇綜述強調腸道的內分泌角色,探討荷爾蒙釋放的刺激因素及其臨床意義。了解腸道荷爾蒙有助於我們認識腸道穩態,並促進針對相關疾病的創新治療。 PubMed DOI
心臟衰竭(HF)是一種影響多個器官的複雜症狀。雖然心腎連結已被廣泛研究,但腸道荷爾蒙在心臟衰竭中的角色卻較少受到重視。近期研究發現,腸胃道荷爾蒙,特別是GLP-1,對心臟功能有顯著影響,可能透過減少心肌缺血來保護心臟。此外,其他腸道荷爾蒙的變化也可能影響心臟衰竭患者的預後。這篇文章強調了腸道荷爾蒙在心臟功能中的潛在調節作用,並指出未來研究的方向。 PubMed DOI
肥胖和第二型糖尿病(T2DM)日益嚴重,對健康和醫療系統造成壓力。腸道微生物群失衡被認為是這些疾病的促成因素。目前有針對腸促胰素的藥物治療,對肥胖和T2DM患者有正面效果,但腸道微生物群在胰島素抗性和葡萄糖管理中的角色仍不明確。研究顯示某些細菌如*Akkermansia*可能有助於降低高血糖,未來需進一步人體研究來確認其臨床益處。使用益生元、益生菌和後生元在改善葡萄糖控制方面顯示出潛力。 PubMed DOI
這篇評論探討了調節飢餓與飽足感的複雜機制,重點在於荷爾蒙、腸道微生物群和神經傳導物質的作用。像膽囊收縮素、胰高血糖素樣肽-1和肽YY等荷爾蒙,會在腸道對食物反應時釋放,透過迷走神經傳遞飽足感。特別是GLP-1因其減重潛力而受到關注,尤其是透過受體激動劑的方式。此外,腸道微生物群也被認為影響飽足感的調節,神經路徑和神經傳導物質在這過程中也扮演重要角色。這篇評論旨在說明這些因素如何共同維持身體的飽足感。 PubMed DOI
腸道在代謝疾病的發展與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最近研究指出腸道與胰腺島之間存在雙向通訊系統,稱為「腸道-胰島軸」。這個系統透過腸道微生物群與內分泌功能的互動,調節葡萄糖代謝和能量平衡。腸道荷爾蒙如GLP-1和GIP已建立初步聯繫,但腸道微生物群的平衡及腸道屏障的完整性仍需進一步了解。治療策略如益生菌和糞便微生物移植顯示出改善效果,未來研究應聚焦於腸道-胰島軸與微生物群的分子聯繫,開發個性化療法。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