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特發性腎病綜合症(INS)是兒童最常見的腎小球疾病,經常復發,目前對復發病例的治療尚無共識。法國兒童腎臟學會啟動了一項名為PIN'SNP的全國性長期臨床研究計畫,旨在識別INS病例、描述其臨床特徵,並建立未來的試驗平台。這項多中心研究將結合回顧性和前瞻性數據,成為法國首個針對INS的全國性兒童研究平台,並透過「群組內試驗」設計增強倫理與方法學,改善研究人員與參與者的溝通。該研究已註冊編號NCT04207580。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這項研究針對印度的類固醇抵抗性腎病綜合症(SRNS)進行遺傳因素探討,從2018年10月到2023年4月,對680名小兒腎病患者進行基因分析。結果顯示,71.9%為早發型SRNS,64.58%有可報告的遺傳變異,主要集中在COL4A基因。腎活檢中,74%有遺傳變異的患者被診斷為局灶性節段性腎小球硬化症。研究強調遺傳分析對理解SRNS的重要性,並指出個性化治療的必要性。 PubMed DOI

全國統一腎臟轉譯研究企業(NURTuRE)-INS隊列是一項前瞻性研究,旨在深入了解特發性腎病綜合症(INS)的特徵與治療。研究共招募739名參與者,涵蓋兒童與成人,來自23個中心。結果顯示,近一半的參與者在童年時期被診斷,且大多數為白人,招募時的中位年齡為32歲。最常見的診斷為類固醇敏感性腎病綜合症(SSNS),許多童年病例在活檢中顯示最小變化病(MCD)。研究提供的高品質生物樣本和數據將有助於進一步了解INS的機制。 PubMed DOI

腎臟活檢對於診斷和管理腎小球疾病,特別是特發性腎病綜合症(INS)的兒童,至關重要。雖然活檢通常安全,但決定是否進行應考慮其對預後和治療的影響。指導方針建議12歲以上的兒童因腎小球腎炎風險較高而受益於活檢,而年紀較小的兒童則多為最小變化病。對於12歲以上的INS患者,活檢的必要性仍有爭議,尤其在類固醇抵抗的情況下。該手稿主張在開始類固醇治療前進行活檢,以便根據組織學結果調整治療方案。 PubMed DOI

半月型腎小球腎炎若不及時治療,對兒童可能造成嚴重後果。本系統性回顧分析了此病在小兒患者的成因、臨床特徵及結果,涵蓋了來自16國的36項研究,共1548名參與者。結果顯示,76%的病例由免疫複合物腎小球腎炎引起,主要症狀包括血尿、水腫、少尿及高血壓。住院死亡率為7%,27%患者進展為腎衰竭,50%發展為慢性腎病。研究強調了病情變異性,並已在PROSPERO註冊。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靜脈類固醇脈衝治療(SP)對於對口服類固醇(如prednisone)無反應的兒童特發性腎病綜合症(INS)患者的效果。研究涵蓋2002至2022年間在巴黎的三個兒童腎臟科中心,共47名患者,結果顯示68%的患者在接受SP後7天內達到緩解,且短期副作用不明顯。雖然SP能快速緩解,但大多數患者仍需後續免疫抑制治療,建議在初次使用prednisone後可考慮直接開始CNI治療。 PubMed DOI

在評估兒童腎臟疾病的治療時,特別是對於類固醇抵抗性腎病綜合症(SRNS),因缺乏標準化的臨床試驗結局定義,過程變得相當複雜。SRNS常導致腎功能衰竭,現有治療方法的治癒率不高。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國際聯盟的專家小組已制定SRNS臨床試驗結果的標準化定義,重點在尿蛋白與肌酸酐比率及腎小球過濾率等指標。這項倡議旨在改善未來SRNS臨床試驗中新型治療的評估。 PubMed DOI

兒童特發性腎病症候群是小兒科中重要的腎臟疾病,可能引發嚴重健康問題甚至死亡。為了統一醫師間的術語和護理實踐,已制定多項指導方針。近期在疾病管理和病因學上有新進展,特別是透過多組學研究,發現了抗腎小管蛋白自體抗體、遺傳易感性位點及特定B細胞亞群的角色。這篇回顧強調這些進展,並探討類固醇敏感型與抗性型腎病症候群的潛在治療策略,可能影響未來的指導方針更新。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rituximab作為小兒特發性腎病綜合症(INS)的第一線治療,傳統上通常使用類固醇,但副作用明顯。研究納入17名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間新診斷的兒童,接受rituximab治療。結果顯示,12名患者在中位19天內達到完全緩解,且在41到112週的隨訪中,11名患者持續維持緩解,僅一名患者復發。治療期間未報告嚴重不良事件,顯示rituximab可能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選擇。 PubMed DOI

這篇評論探討特發性腎病綜合症(NS)患者進展至慢性腎病(CKD)第五期的風險,以及腎臟移植後的復發情況。約30%的類固醇抵抗性腎病綜合症(SRNS)兒童有可識別的遺傳原因,這些患者移植後復發風險較低。相對地,免疫性腎病綜合症的情況更複雜,許多SRNS患者缺乏明確的遺傳變異。約50%的患者對免疫抑制治療有反應,未反應者則面臨高風險。評論中提到一種系統性循環因子(CF),可能促進腎小球損傷及復發,並強調識別高風險患者的重要性。 PubMed DOI

這項研究針對狼瘡性腎炎(LN)兒童的腎臟預後進行分析,涵蓋2010年1月至2024年2月的75名18歲以下患者。結果顯示,腎病綜合症和混合性腎病是最常見的臨床表現,增殖性LN為主要組織學亞型。研究中共記錄75次腎臟惡化,感染率高,特別是細菌性肺炎和敗血症。中位隨訪2.3年,腎臟存活率為85.4%。不良預後的主要因子包括快速進展性腎小球腎炎、非反應者及嚴重腎臟惡化,強調需對LN兒童進行仔細監測與管理。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