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針對接受持續性腎臟替代療法(CRRT)的急性腎損傷(AKI)患者,調查氨基酸和蛋白質的損失情況。研究中監測了19名接受低劑量持續靜脈-靜脈血液過濾(CVVH)的患者,並在240分鐘內收集血液和過濾液樣本。結果顯示,總氨基酸血液濃度穩定,但3-甲基組氨酸水平偏高,顯示肌肉分解。總氨基酸中位數損失為0.95克,蛋白質損失中位數為2.52克。這強調了在AKI患者中,對營養管理的重視,需考慮氨基酸和蛋白質的損失。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研究探討了乳酸/白蛋白比值(LAR)對急性腎損傷(AKI)患者接受持續性腎臟替代治療(CRRT)後預後的影響。分析了703名成年AKI患者的MIMIC-IV數據,發現高LAR(>1.641)與死亡率增加有關。結果經過多種統計方法確認,Kaplan-Meier曲線也顯示高LAR值與存活率下降相關。總結指出,高LAR是預測危重病AKI患者接受CRRT後死亡率的重要因素。 PubMed DOI

持續性腎臟替代療法(CRRT)常用於急性腎損傷(AKI)重症病患。研究比較了使用2.2 mmol/l與3.0 mmol/l檸檬酸抗凝劑的兩種方案,結果顯示3.0 mmol/l方案的管路存活時間顯著較長(39.6小時對22.9小時),且代謝性鹼中毒發生率較低(19%對46%)。這顯示CVVHDF/RCA3.0方案在提升管路通暢性及安全性方面表現更佳,並受到體重和對流流量的影響。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血漿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C(cystatin C)與急性腎損傷(AKI)患者在接受持續腎替代療法(CKRT)後腎功能恢復的關聯。分析72名患者的數據後發現,早期恢復腎功能的患者在CKRT前三天的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C水平顯著低於延遲恢復的患者。研究指出,較低的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C濃度可預測腎功能早期恢復,建議監測其水平作為預測工具。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急性腎損傷(AKI)患者在進行持續性腎臟替代療法(CRRT)時,小溶質的減少率與死亡率的關聯。分析163名患者的數據後發現,尿酸(UA)的減少率在CRRT的前兩天顯著高於尿素和肌酸酐。較低的UA減少率與CRRT期間及治療後7天內的死亡率增加有關,這在ROC分析中得到證實。即使調整年齡和SOFA評分後,這一關聯仍然顯著,顯示UA減少率可能是尿毒症溶質去除不足的指標,但需考慮UA產量的變化。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酮類類似物補充劑對持續性行動腹膜透析(CAPD)患者殘餘腎功能(RKF)的影響,為期一年,共153名參與者。結果顯示,酮酸組的RKF下降幅度與安慰劑組相似,無顯著差異。然而,早期開始透析的患者在接受酮類補充後,RKF下降顯著低於安慰劑組,顯示其潛在益處。整體而言,酮類類似物對蛋白質限制飲食的患者影響不大,但對早期透析患者的效果值得進一步研究。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低排出量持續性腎臟替代療法(CRRT)和延長間歇性腎臟替代療法(PIRRT)在急性腎損傷(AKI)患者中的效果。研究比較了每小時12.5 mL/kg的低排出量與標準的每小時25 mL/kg,納入72名患者。結果顯示,兩組在基線特徵相似,90天死亡率和腎功能恢復無顯著差異。低排出量組的尿素Kt/V較低,但無需轉換為標準排出量,且低磷血症發生率較低。結論指出低排出量療法可行,但需進一步隨機對照試驗驗證。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中低收入國家接受持續腎臟替代療法(CKRT)的兒童臨床特徵及結果。研究涵蓋102名年齡1個月到18歲的兒童,61.8%為男孩,媒介年齡4歲。許多患者營養不良,51%體重低於15公斤,入院時病情嚴重,94.1%需機械通氣。最常見診斷為敗血性休克,CKRT主要因液體過載及代謝缺陷啟動。死亡率高達75%,顯示出管理挑戰,強調需進一步研究以改善這群脆弱患者的結果。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評估了在重症病患中,結合血液吸附(HA)與持續性腎臟替代療法(CRRT)的效果與安全性,特別針對橫紋肌溶解症(RM)和急性腎損傷(AKI)患者。研究納入111名病患,結果顯示CRRT + HA組的ICU死亡率顯著低於僅接受CRRT組(18%對42%),住院死亡率也較低(21%對42%)。此外,CRRT + HA組在治療後的肌酸激酶(CK)降低率較高,且未增加不良事件。總體而言,CRRT結合HA療法對RM和AKI病患有助於降低死亡率,且安全性良好。 PubMed DOI

急性腎損傷(AKI)是重症病患和圍手術期病人常見的併發症,會增加死亡率和醫療成本。雖然有許多研究,但有效的預防方法仍然不足。最近發現,靜脈注射氨基酸能增強腎臟功能、改善血流和氧合,從而預防AKI。一項針對3,511名心臟手術病人的研究顯示,氨基酸治療顯著降低AKI發生率,提供了有效預防的證據。本文探討了AKI的流行病學、病理生理學及氨基酸的腎保護機制,並指出未來研究的方向。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兩種透析期間的氨基酸補充方法對輕度蛋白質-能量消耗的血液透析病人營養狀態的影響,分為持續輸注和急性負荷兩組,為期三個月。結果顯示,持續輸注組的血清白蛋白和全身肌肉量顯著增加,而急性負荷組則無明顯變化。雖然持續輸注組的肌肉量改善,但握力和步態速度未見變化。總體而言,持續輸注在改善病人營養狀態上較為有效,但仍需進一步研究其臨床影響。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