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評估了ChatGPT-4在重症醫學的表現,使用的數據來自中國的健康專業技術考試。ChatGPT-4回答了600個問題,成功率達73.5%,超過60%的及格標準,基礎知識的準確率最高,達81.94%。單選題表現(76.72%)優於多選題(51.32%)。雖然它在臨床決策和醫學教育上顯示潛力,但仍需醫療專業人員的監督,以確保準確性和病人安全。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研究發現ChatGPT在中文醫學考試中及格,但回答開放式問題準確度較低。儘管有多元見解,仍有改進空間。未來研究應探討ChatGPT在醫療領域的語言表現。 PubMed DOI

台灣醫療好,2022和2023年醫師考試數據顯示ChatGPT-4準確率介於63.75%到93.75%,最高93.75%在2022年2月。眼科、乳房外科、整形外科、骨科和普通外科表現較差。透過“思維鏈”方法,ChatGPT-4準確率提升至90%以上,在台灣醫師考試表現優異。 PubMed DOI

研究發現ChatGPT在中醫臨床醫學考試中表現良好,尤其在醫學人文學科方面。然而,在病理學問題上表現較差。ChatGPT在單選題方面表現較多選題更好。儘管有潛力幫助醫學知識,但仍需改進準確性和可靠性。有效運用ChatGPT於醫學教育需謹慎評估和積極採取措施。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評估了ChatGPT在中國國家醫學執照考試中的表現,特別是GPT-3.5和GPT-4.0版本。研究發現,GPT-4.0的及格率為72.7%,明顯高於GPT-3.5的54%。此外,GPT-4.0的回答變異性較低,且在15個醫學子專科中有14個超過準確性門檻,顯示其在醫學教育和臨床實踐中的潛在應用價值。總體而言,GPT-4.0在準確性和一致性上表現更佳,值得進一步探索。 PubMed DOI

本研究評估了ChatGPT在回答中國超聲醫學中級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問題的有效性,並探討其在超聲醫學教育中的應用潛力。共選取100道題目,包含70道單選題和30道多選題,涵蓋基礎知識、臨床知識、專業知識及實踐。 測試結果顯示,ChatGPT 3.5版本在單選題準確率為35.7%,多選題30.0%;而4.0版本則提升至61.4%和50.0%。雖然4.0版本有明顯進步,但仍未達及格標準,且在專業實踐方面表現不佳。儘管如此,ChatGPT在基礎醫學知識上的表現顯示其作為醫學教育輔助工具的潛力。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評估了兩個版本的ChatGPT在美國醫學執照考試(USMLE)風格問題上的表現,使用了900道選擇題。結果顯示,ChatGPT-4的準確率為71.33%,明顯高於AMBOSS用戶的54.38%和ChatGPT-3.5的46.23%。ChatGPT-4在準確率上比ChatGPT-3.5提升了25%,且在多次測試中的一致性也較高。雖然兩個模型在不同醫學主題上的表現有所不同,但問題的複雜性可能影響了表現變異性。總體而言,ChatGPT-4在醫學教育中展現出潛力,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人類。 PubMed DOI

本研究評估了ChatGPT(GPT-4V)在日本醫療資訊技術人員(HCIT)認證考試中的表現。經過三年,分析了476道考題,結果顯示ChatGPT的正確回答率達84%,成功通過考試。簡單選擇題的表現優於多選題,且帶圖片的問題和需要計算的題目正確率較低。總體而言,ChatGPT具備HCIT認證所需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顯示其在醫療資訊領域的潛力。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評估了ChatGPT-3.5和ChatGPT-4在回答台灣醫師執照考試醫學問題的表現,特別關注繁體中文的能力。結果顯示,ChatGPT-3.5在基礎醫學科學的準確率為67.7%,臨床醫學為53.2%;而ChatGPT-4的表現明顯優於前者,準確率分別達到91.9%和90.7%。雖然問題類型對準確率影響不大,但ChatGPT-4在所有科目中均表現良好,顯示AI在醫學教育中的潛力,實施時仍需謹慎考量不同專業的變異性。 PubMed DOI

本研究探討了ChatGPT(特別是GPT-4模型)在台灣傳統中醫執照考試中的表現。測試結果顯示,ChatGPT的準確率僅43.9%,遠低於兩位持證中醫師的70%和78.4%。大部分錯誤來自對中醫概念的誤解,顯示其在中醫知識和推理上的局限性。雖然ChatGPT在教育資源方面有潛力,但目前在TCM考試中的表現仍不理想。研究建議需改進專門的中醫AI模型,並對其在中醫教育中的應用保持謹慎,未來應專注於提升模型及開發專屬的學習工具。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發現,ChatGPT-4在有選擇題選項時,答對率超過86%,但沒選項時最低只有61.5%。它在管理問題上比診斷問題更容易出錯。雖然GPT-4能處理臨床資訊,但不是真的懂臨床情境。未來如果和專業醫療人員搭配,有機會幫助臨床工作,但還需要更多測試來確保安全和有效。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