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隨著日本人口老化,糖尿病老年患者逐漸增加。最近一項調查針對777名糖尿病患者,評估他們對癡呆症作為潛在併發症的認識。結果顯示,458名患者認為血糖控制不佳會增加癡呆症風險,176名則提到低血糖。認知衰退的風險因素包括年齡、對癡呆症的認識不足,以及治療方法。研究指出,根據糖化血紅蛋白(HbA1c)水平,認知問題風險會隨之變化,建議在管理老年糖尿病患者時,應提供適當的HbA1c目標指導。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研究發現未被發現認知障礙的2型糖尿病患者,MoCA得分較低者容易有更多併發症、控制較差、門診照護較少,導致急診就醫和住院治療次數增加。研究呼籲需干預改善結果,預防高風險患者住院。 PubMed DOI

隨著老年糖尿病患者增加,面臨的挑戰也變得獨特,因為老年綜合症、共病及社會經濟因素提高了低血糖和死亡風險。因此,糖尿病治療需個別化,考量這些複雜性。建議確保足夠的能量、蛋白質和維生素攝取,並進行抗阻力運動。使用SGLT2抑制劑和GLP-1受體激動劑可降低低血糖風險。老年人的血糖控制目標應根據認知功能調整,並利用社區整合照護系統進行評估,提供更有效的糖尿病管理。 PubMed DOI

糖尿病在全球的盛行率逐年上升,對認知功能影響顯著。65至74歲的糖尿病患者中,約有13%面臨認知障礙,而75歲以上的比例更高達24%。高血糖透過炎症、自噬等多種機制影響認知。幾種治療方法顯示出改善認知功能的潛力,包括抗糖尿病藥物如美格納、利拉魯肽和恩帕格列淨,以及芬戈莫德和褪黑激素等。自我管理、間歇性禁食和重複經顱磁刺激也有助於減緩認知衰退。本文探討了糖尿病與認知障礙的關聯及潛在治療選擇。 PubMed DOI

隨著全球人口老化,癡呆症的發病率逐漸上升,預防癡呆症變得愈加重要。生活型態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和血脂異常,與癡呆症的發展密切相關,特別是在中年人中。高血壓與癡呆症的關聯性特別強,因此需嚴格管理血壓。 某些治療這些疾病的藥物,如抗高血壓藥、降血糖藥和他汀類藥物,可能有助於降低癡呆症風險。專注於綜合管理策略,能更有效地降低癡呆症的風險,醫療專業人員應深入了解這些疾病,並及早實施整合管理。 PubMed DOI

維持老年人的認知功能對生活品質和健康非常重要,但認知障礙常被忽視,尤其是2型糖尿病的長期併發症。高血糖可能導致認知缺損,增加癡呆症風險。研究顯示,大腦有自己的葡萄糖管理系統,但高血糖會干擾,影響認知。適當管理血糖可減輕影響,某些降糖藥物如GLP-1和SGLT2i對認知保護效果最佳,而磺脲類和外源性胰島素則可能惡化認知。治療計畫需考慮現有的認知狀況,強調針對性治療以支持老年患者的認知健康。 PubMed DOI

糖尿病(DM)是一種慢性病,可能引發心血管、腎臟及神經等併發症。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SGLT-2)抑制劑是一類新型糖尿病藥物,除了控制血糖,還對心腎健康有益。近期研究探討了這類藥物如'empagliflozin'和'dapagliflozin'在降低痴呆風險及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認知功能的潛力,但目前研究樣本小且隨訪時間短,需進一步進行大規模隨機對照試驗,以了解其神經保護機制,並制定更有效的管理策略。 PubMed DOI

糖尿病可能引發中樞神經病變,導致與血管有關的認知功能障礙。雖然這個問題已被認識超過一百年,但仍未受到足夠重視。最新研究指出,腦部的胰島素抗性和信號傳導受損是糖尿病患者認知衰退的主要原因。適度運動能改善腦部的胰島素抗性及認知功能。此外,鼻用胰島素、GLP-1 受體激動劑等藥物在提升認知能力方面也顯示出良好效果。對於醫療提供者來說,提升對2型糖尿病患者認知障礙的認識並促進早期檢測非常重要。 PubMed DOI

本研究探討糖尿病藥物對癡呆及認知衰退風險的影響,系統性回顧了42項研究。結果顯示,胰高血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GLP-1 RAs)能顯著降低癡呆風險,噻唑烷二酮也有保護效果。相對而言,二甲雙胍、磺脲類、DPP-4抑制劑及胰島素的效果則不一致。未來研究需考慮劑量及病情等因素,以進一步了解這些藥物的影響。 PubMed DOI

第二型糖尿病和阿茲海默症之間的關係相當複雜,兩者共享多個風險因素,如肥胖、缺乏運動和代謝症候群,這些都可能導致胰島素抗性和發炎。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發展阿茲海默症的風險較高,因為高血糖會影響大腦健康,並可能損害認知功能。反之,阿茲海默症也可能影響糖尿病的發展。了解這些關聯有助於制定有效的預防和治療策略,改善生活方式可能降低這兩種疾病的風險。持續研究這些生物機制對於健康管理至關重要。 PubMed DOI

這項研究針對有缺血性中風病史的糖尿病患者,探討使用SGLT2抑制劑與DPP-4抑制劑治療對癡呆風險的影響。研究分析了2013年7月至2024年6月期間的數據,結果顯示SGLT2抑制劑在降低整體癡呆(HR 0.66)、退行性癡呆(HR 0.68)及血管性癡呆(HR 0.59)的風險上,明顯優於DPP-4抑制劑,平均隨訪時間為2.52年。這些結果強調了進一步隨機臨床試驗的必要性。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