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探討新加坡新聞媒體如何報導溝通型人工智慧(AI),並反映公眾的態度。透過分析336篇來自三個主要新聞網站的文章,發現媒體主要強調AI的好處,將其視為工具而非社會行為者。不過,隨著ChatGPT的出現,報導焦點開始轉向風險、監管、責任及潛在衝突,顯示AI敘事隨技術發展和社會關注而變化。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這項研究探討人工智慧(AI)對跨文化溝通在多元文化大學環境中的影響。大多數受訪者已經使用過AI,並認為它有助於連結不同文化、減少語言障礙,以及促進互動。研究發現,受訪者對AI的態度、AI的好處,以及AI的規範之間存在正向相關性。 PubMed DOI

科學記者在傳達科學資訊給大眾扮演重要角色,但面臨媒體變革及人工智慧挑戰。研究發現歐洲新聞對人工智慧報導有一致標準。人工智慧可提升新聞效率與可讀性,但也引發誠信及資金問題。記者努力維持質量,建議深入研究科學與媒體關係。 PubMed DOI

使用像ChatGPT的人工智慧生成書面內容,讓我們對寫作中的「人聲」真實性和獨創性產生了重要疑問。測試顯示,ChatGPT能從多種輸入中創造出連貫且吸引人的文章,甚至能進行跨語言翻譯。雖然結果令人鼓舞,但也讓我們重新思考著作權及人工智慧在創意表達中的角色。這可能需要監管措施,以確保人類作家的獨特觀點和情感深度不被忽視。關於人工智慧在寫作中的角色討論才剛開始,考慮其對作家和讀者的影響非常重要。 PubMed DOI

生成式人工智慧的興起,特別是ChatGPT,讓它成為科學等主題的熱門資訊來源。不過,目前對於ChatGPT如何呈現科學議題的研究仍然不足。為了填補這個空白,研究模擬了與ChatGPT的對話,分析其對科學及相關議題的表現。結果顯示,ChatGPT主要從STEM的角度出發,通常以正面方式描繪科學,並傳達對氣候變遷、COVID-19疫苗和占星術等議題的科學共識。儘管內容相似,不同用戶的回應個性化程度卻有顯著差異,顯示其溝通風格會根據用戶需求調整。 PubMed DOI

這個專案調查了人工智慧(AI)工具,特別是像ChatGPT這樣的生成語言模型,對語言治療的影響。研究團隊對107位參與者進行了調查,包括60位臨床醫師和47位學生,評估他們的使用情況和對AI取代臨床醫師的看法。結果顯示,雖然參與者對AI工具持正面態度,認為它能提升臨床實踐,但實際使用仍較低,主要用於行政任務。他們希望能有更多的指導方針和培訓,以促進AI的有效應用。整體來看,研究對AI在語言治療領域的應用持謹慎樂觀態度。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使用人工智慧,特別是WhatsApp上的OpenAI助手,進行敘事訪談,強調了AI在社會研究中的新角色。研究中,參與者以兩種方式分享相同故事,評估AI的表現,包括結構遵循、同理心和敘事連貫性等。研究提出三個問題,並發現AI能在對話中保持結構與適應性,顯示其在個性化訪談中的潛力。結論指出,觀察指標可幫助非技術背景的研究者評估AI的有效性,並鼓勵未來的研究探索。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ChatGPT對醫學生教育的影響,顯示出其優點與挑戰。透過質性研究,收集學生如何利用ChatGPT進行學術活動的經驗及遇到的困難。雖然學生認為ChatGPT能增強科學研究和學習支持,但也對倫理、數據隱私及可能的濫用表示擔憂。研究強調需制定明確的指導方針,負責任地將AI工具整合進醫學教育,以確保其使用既有效又符合倫理。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調查了像 ChatGPT 這類大型語言模型在科學詢問中的使用情況及人們的看法,基於2023年7、8月來自七國的4,320名受訪者的數據。儘管這些技術較新,許多使用者仍表示會利用 ChatGPT 獲取科學資訊。研究比較了使用者對 ChatGPT 和傳統資訊來源(如 Google 搜尋)的看法,以及他們對生成式人工智慧的知識和信任程度,並與不使用者及不同目的的使用者進行比較,提供了對 GenAI 早期採用及其對公眾理解科學議題影響的見解。 PubMed DOI

這項研究分析了2022年11月至2023年3月期間,88,058條推文中對ChatGPT的認知。結果顯示,87%的推文將ChatGPT視為主動的社會行為者,強調其在內容創作和信息傳播中的角色,但也反映出用戶對其能力的疑慮。相對地,13%的推文則將其描繪為被動,顯示人們對其信息的依賴。這種雙重形象引發了對AI生成內容信任及責任歸屬的討論,對AI開發者和政策制定者具有重要意義。 PubMed DOI

這項研究分析了ChatGPT發布後,Twitter上對大型語言模型(LLMs)的討論,特別是ChatGPT和GPT-3。透過超過59,000條推文的主題建模和情感分析,發現普通人和技術專業人士的態度存在差異。研究指出,關於ChatGPT的討論多集中在商業應用,且常帶有負面情緒;而GPT-3的討論則較為正面,涵蓋倫理等多元主題。這顯示出進一步研究的必要性,以了解LLMs的影響與風險,並為政策制定者提供參考。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