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最近的研究指出,補體基因在腎臟的局部表達對正常生理及病理狀況相當重要,但對這些基因與腎臟環境變化的關係分析仍不足。我們分析了健康人類、C57BL/6小鼠及腎臟移植排斥小鼠的單細胞RNA測序數據,並將50個補體基因分為五組。結果顯示,正常小鼠腎臟中補體基因表達較低,主要由巨噬細胞和系膜細胞表達,而移植排斥小鼠的表達則顯著增加。這些發現增進了我們對腎臟補體系統調控及其在腎臟疾病中的角色的理解。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這項研究針對原發性膜性腎病(PMN)進行探討,利用單細胞RNA測序分析五名患者的血液、腎臟和尿液樣本。結果顯示,患者的外周血中B細胞和漿細胞數量增加,且分子APRIL可能影響漿細胞活性。腎臟樣本中T細胞和髓系細胞的浸潤顯示免疫活躍,並可能導致腎損傷。尿液的分析也反映腎臟的免疫狀況,顯示尿液監測可用於追蹤PMN進展。研究揭示了PMN的細胞和分子變化,對診斷和治療策略有幫助。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急性腎損傷(AKI)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上升,重點在表觀遺傳調控及免疫細胞浸潤的角色。透過基因表達數據庫的分析,發現2367個差異表達基因(DEGs),其中1180個上調、1187個下調,與免疫細胞相關的通路尤為突出。此外,識別出十個差異表達RNA甲基化基因(DEMGs),並觀察到八種免疫細胞的浸潤顯著變化。研究結果顯示,IRI可能透過調控相關基因的RNA甲基化機制誘導AKI,為未來的研究和治療提供了新方向。 PubMed DOI

本研究探討調控細胞死亡(RCD)在移植後同種移植物纖維化中的角色,以提升移植物存活率。研究利用微陣列轉錄組分析和單核細胞測序數據,識別出差異表達的RCD基因,並評估九種RCD模式的富集情況。結果顯示,RCD活化在實質細胞和非實質細胞間存在異質性,並發現與腎臟纖維化相關的9基因簽名(RCD風險分數)能有效預測移植物存活率。研究還指出RCD途徑與免疫特徵的關聯,並提出潛在的治療靶點。 PubMed DOI

缺血再灌注損傷(IRI)對腎臟移植造成重大挑戰,常導致不良長期結果。研究分析了八個基因表達數據庫中的腎臟移植樣本,重點關注18種程序性細胞死亡(PCD)模式,識別出四個IRI亞型。PCD-A與最差預後相關,而PCD-D則顯示最佳預後。研究還利用機器學習算法開發預測模型,能有效評估移植物損失風險,為改善腎臟移植後病人管理提供了新見解。 PubMed DOI

慢性腎病(CKD)是一個全球健康問題,本研究旨在找出與腎纖維化相關的生物標記,並探討單側輸尿管阻塞(UUO)、免疫細胞浸潤及細胞死亡之間的關聯。研究團隊分析了多個研究的基因表達數據,並透過蛋白質互作網絡及SVM-RFE方法識別出七個關鍵基因。實驗結果顯示,Bcl2a1b、Clec4n和Col1a1可能是UUO的潛在生物標記,且UUO的發展與免疫細胞浸潤及炎症通路活化有關。 PubMed DOI

腎小球疾病是一類腎臟疾病,可能有相似的基因表達模式。研究人員透過空間轉錄組學分析患者與健康對照者的腎臟活檢樣本,發現腎小球疾病患者的腎小球中有35個基因表現持續下調,且無基因上調。這些下調基因中有12個與DNA結合轉錄因子活性有關,還影響脂質信號、類固醇激素反應及細胞週期調控。研究結果提供了腎小球疾病的分子機制見解,可能為新診斷或治療方法鋪路。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用單細胞和空間轉錄體技術,詳細分析急性腎損傷時腎臟巨噬細胞和樹突細胞的不同亞型及其分布變化。發現特定巨噬細胞亞型會隨時間和位置改變,像Arginase 1陽性巨噬細胞在初期進入腎皮質,修復期則有增生型巨噬細胞移動。第28天後,巨噬細胞表現出常駐型特徵。這些發現有助於未來腎臟疾病的精準治療。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用空間轉錄體學分析C3腎小球病變患者的腎臟切片,發現與細胞外基質和干擾素活性相關的基因表現特別高。補體C3可能透過CD11c與ECM互動。實驗也證實,補體活化的巨噬細胞會促使腎小球內皮細胞產生纖維化,並增加ECM基因表現,為C3G的致病機制帶來新見解。 PubMed DOI

腎臟本身會產生補體蛋白,這些蛋白在腎臟移植時對損傷和功能異常的影響,比其他器官移植更明顯。腎臟不同細胞都會產生補體,影響缺血、排斥等損傷,有時也有保護作用。最新研究也發現,細胞內補體(complosome)會調節腎臟和免疫細胞功能。這篇綜述整理了腎臟補體對移植損傷的影響,並討論現有補體相關治療。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用單細胞RNA定序分析ADPKD患者和健康者的腎臟,發現M2型巨噬細胞、T細胞和纖維母細胞在ADPKD腎臟都變多,彼此互動複雜。M2型巨噬細胞受M1型分泌的IL-10影響,會促進囊腫細胞生長;CD4+ T細胞則透過免疫檢查點路徑調節免疫抑制。纖維化則由活化的纖維母細胞主導。這些發現提供新的治療方向。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