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在坦尚尼亞的30個醫療機構實施的「安全出生護理方案」旨在降低出生相關死亡率,特別是在低收入地區。這個方案包含現場模擬訓練、使用當地數據、輔導員支持及創新護理工具。研究分析了281,165位母親和277,734名嬰兒的數據,結果顯示圍產期死亡率從每1000次出生的15.3人降至12.5人,出生後24小時內的嬰兒死亡率也顯著下降,從6.4人降至3.9人。這顯示在資源有限的環境中改善護理質量的可行性,且未報告嚴重不良事件。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一項在魁北克進行的研究旨在幫助曾經接受剖腹產的婦女對於下一次分娩方式做出明智的決定。研究發現,一個多方面的干預措施,包括決策支持和最佳實踐,顯著降低了主要的围产期和母嬰併發症的發生率,同時並未增加剖腹產或子宮破裂的風險。 PubMed DOI

研究目的是探討臨近分娩時加入腦胎盤比值測量是否能減少围產期死亡率和嚴重新生兒疾病。RATIO37試驗涉及來自六個國家九家醫院的低風險懷孕婦女。結果顯示,围產期死亡率沒有明顯差異,但加入腦胎盤比值測量後,嚴重新生兒疾病有所減少。計劃性分娩雖未降低围產期死亡率,但確實減少了嚴重新生兒疾病的發生。 PubMed DOI

坦尚尼亞研究發現「Daraja」干預措施雖未降低死亡率,卻改善HIV臨床鏈接、ART治療、依從性和病毒載量。每人成本約22美元。這結果可指導處理HIV感染者住院時的決策。 PubMed DOI

研究在非洲醫院調查兒童手術情況,發現併發症和死亡率高,特別是緊急手術。呼籲改善醫療系統、手術環境和救援失敗率,以提升手術結果。 PubMed DOI

一項在烏干達進行的研究比較了在穩定之前開始的袋鼠式母親護理(KMC)與標準護理對於出生體重在700-2000克的新生兒。KMC並未降低早產兒死亡率,但與標準護理相比具有成本效益。需要在新生兒護理方面進行額外投資,尤其是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 PubMed DOI

兒童的生存機率差異明顯,出生時及出生後不久的死亡風險最高。圍產期事件、營養、感染、家庭環境及健康服務的可獲得性等因素,對兒童死亡風險影響重大。目前的公共衛生計畫常忽略這些風險,導致護理和生存機會的改善受限。高風險兒童常被低估,治療未考量其特定需求;而低風險兒童則可能接受過度護理,浪費資源。隨著全球兒童死亡率下降速度放緩,需採取新方法,根據風險水平和死亡原因,針對性地進行干預。 PubMed DOI

這項研究強調快速診斷測試(RDTs)在撒哈拉以南非洲5歲以下兒童發燒疾病管理中的重要性,因為瘧疾是兒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分析來自35國的165份家庭調查後發現,增加RDT的分發能顯著提升血液檢測和抗瘧藥物的使用,並適度降低兒童死亡率。每增加一個RDT,血液檢測比例增3.5%,抗瘧藥物使用增1.5%。不過,抗生素使用顯著上升,顯示需更全面的管理策略。RDT在瘧疾高流行區的效果更明顯,顯示針對性干預可提高兒童生存率。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在分娩後不久給予tranexamic acid是否能預防中度或重度貧血女性的產後出血。研究在尼日利亞、巴基斯坦、坦尚尼亞和贊比亞的34家醫院進行,涉及15,580名女性。結果顯示,tranexamic acid組的產後出血發生率為7.0%,安慰劑組為6.6%,兩者之間無顯著差異。整體結論是,對於中度或重度貧血的女性,使用tranexamic acid並未降低產後出血風險。該研究由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及威康信託支持。 PubMed DOI

根據2021年全球疾病負擔研究,死產問題凸顯了全面監測的重要性。研究分析了1990至2021年204國的死產數據,發現2021年全球死產率為每千次出生23.0例,從1990年的508萬例減少到304萬例,減幅39.8%。但這一減少幅度低於新生兒死亡率的45.6%。南亞和撒哈拉以南非洲佔77.4%的死產案例,且各國差異明顯。使用28週標準時,近百萬例死產未被計算。這強調了改善母體健康、提升數據質量及解決健康不平等的必要性。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女性第一次生產時經歷嚴重母體疾病(SMM)對未來生育的影響。研究在瑞典進行,涵蓋1999至2021年超過100萬名女性,結果顯示3.5%的女性在第一次分娩時經歷SMM。與未經歷SMM的女性相比,經歷SMM的女性後續生育比例顯著較低,調整後風險比為0.88。特定SMM類型如子宮破裂、心臟併發症等,與再次生育的可能性更低有關。研究強調,對這些女性提供生育諮詢及改善產前護理非常重要。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