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常染色體顯性多囊腎病(ADPKD)是最常見的遺傳性腎臟疾病,影響約每1000人中有1人。研究顯示,81.71%的ADPKD患者有肝囊腫,且隨著年齡增長,男性的盛行率更高。肝囊腫對肝功能的影響有限,生活品質評估也顯示大多數患者未受顯著影響,只有重度多囊肝病患者的身體生活品質較低。未來需進一步研究重度PLD的治療方法及肝囊腫發展的影響因素。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多囊腎病(PKD)有兩種主要形式:常染色體顯性(ADPKD)和常染色體隱性(ARPKD),都是成人和兒童腎病的重要遺傳原因。ADPKD 是最常見的遺傳性腎病,影響約每百萬人中329人,並佔終末期慢性腎病的5-15%。主要由PKD1和PKD2基因突變引起,PKD1突變佔85%。近期研究指出,ADPKD可能與代謝缺陷有關。本綜述探討代謝、肥胖與ADPKD的關聯,並討論飲食和藥物可能的解決方案,強調代謝重編程療法如GLP-1類似物對ADPKD的潛在治療效果,但仍需進一步研究。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自體顯性多囊腎病(ADPKD)患者與非ADPKD患者在腎臟移植的臨床特徵及結果。分析了2005至2020年間的數據,發現4,452名腎臟移植受者中有189名(4.2%)為ADPKD患者。ADPKD患者的移植中位年齡為53歲,且在移植後罹患糖尿病及感染的風險顯著較高,但與非ADPKD患者在排斥反應、移植物失敗或死亡率上無顯著差異。總體而言,ADPKD患者面臨某些併發症風險增加,但腎臟體積及腎切除手術對移植結果影響不大。 PubMed DOI

常染色體顯性多囊腎病(ADPKD)是一種常見的遺傳性腎臟疾病,常導致腎衰竭。患者對病情的認知程度因家庭而異,這對醫療提供者造成挑戰。為了解患者在ADPKD診所的經歷及需求,研究者對18名患者進行了訪談,分析出六個主要主題,包括對未來的無確定感、個性化護理需求、情緒應對挑戰等。參與者對診所的滿意度高,感到被重視,並在就診後更為舒適,顯示專門診所能減少患者的不確定性。 PubMed DOI

常染色體顯性多囊腎病(ADPKD)是導致腎衰竭的主要遺傳原因。本研究分析了261個ADPKD家庭的疾病進展及基因變異,特別是PKD1和非PKD1變異。結果顯示,75.8%的家庭有致病變異,其中74.2%為PKD1,23.2%為非PKD1。非PKD1家庭的病情較輕,腎功能下降較慢,但擁有ADPKD-NEK8變異的患者則進展較快。這顯示了不同基因變異對ADPKD病情嚴重程度的影響。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自體顯性多囊腎病(ADPKD)患者中,PKD1基因的罕見變異對病情的影響。結果顯示,在932名受試者中,有6%擁有這些變異,且這些變異與腎功能衰竭的進展提前4年有關,特別是轉位變異的患者風險更高。不過,與沒有這些變異的患者相比,其他病症表現並無顯著差異。這些結果顯示罕見變異可能影響ADPKD的嚴重程度,對患者的諮詢和治療具有臨床意義,未來需在更大規模的研究中進一步確認。 PubMed DOI

這項研究針對一群在40歲前就出現早發性腎衰竭的自體顯性多囊腎病(ADPKD)患者進行調查,共分析199名患者的資料。結果顯示,中位診斷年齡為22.3歲,腎衰竭年齡為35.6歲。68.1%的患者有高血壓,且早發性高血壓與腎衰竭進展快速有關。泌尿系統問題如血尿也相當普遍。這組患者的高血壓和泌尿事件發生率較高,但腎外表現較少。研究強調年輕ADPKD患者需早期監測血壓,以有效管理病情。 PubMed DOI

這項研究針對124名患有常染色體顯性多囊腎病(ADPKD)第二類的患者進行調查,重點在臨床和影像學特徵。結果顯示,12名患者符合梅約標準,66.7%的病例有腎外參與,但只有2名患者的腎小球過濾率低於60 mL/min/1.73 m²。這些患者的囊性疾病家族史陽性率較高,卻只有8.3%在PKD1基因中發現致病突變。研究指出,非典型ADPKD並不罕見,約10%的患者需進一步評估,顯示基因檢測和MRI的預測局限性。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腹部支撐核心(ABC)運動對於患有常染色體顯性多囊腎病(ADPKD)及顯著多囊肝病(PLD)患者的疼痛緩解效果。研究納入23名參與者,分為對照組和介入組,介入組進行為期3個月的ABC運動。結果顯示,介入組的疼痛和生活品質有顯著改善,疼痛評分改善幅度為-1.9,而對照組為1.0。雖然腸胃道症狀未見改善,但介入組的軟性瘦體重有所增加。總結來說,ABC運動對ADPKD患者的疼痛緩解有正面效果。 PubMed DOI

常染色體顯性多囊腎病(ADPKD)是最常見的遺傳性腎臟疾病,會導致腎囊腫逐漸增長。在美國,ADPKD佔腎衰竭的5%到10%,每10,000人中約有9.3人受影響。通常在27到42歲之間被診斷,主要由PKD1或PKD2基因突變引起。大多數35歲以上患者會有肝囊腫,70%至80%會出現高血壓,9%至14%可能有顱內動脈瘤。管理策略包括控制血壓、限制鈉攝取和使用tolvaptan等藥物,以延緩腎功能下降。 PubMed DOI

自體顯性多囊腎病是最常見的遺傳性腎臟病,會讓腎臟長出很多囊腫,最後可能腎衰竭,也可能影響肝臟和心血管。Tolvaptan 是目前唯一獲美國 FDA 核准、能延緩病程的藥物。梅奧影像分類法有助預測病情進展。隨著影像和基因檢查進步,診斷和管理更早期,但仍需更好的治療和預後工具。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