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腎衰竭病人在接受中心血液透析(HD)後,症狀負擔明顯增加。一項使用生態瞬時評估(EMA)的研究中,156名病人每天四次填寫白天失眠症狀量表(DISS),結果顯示HD後的正向情緒和警覺性下降,負向情緒和嗜睡/疲勞則上升。具體來說,正向情緒平均下降4%,警覺性下降2%,而負向情緒和疲勞分別增加2%和9%。這些結果顯示,腎衰竭病人在HD後的疲勞和情緒狀況顯著惡化。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慢性腎臟疾病-礦物質和骨質異常(CKD-MBD)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很常見,會導致各種健康問題。研究指出,血液透析患者中,低維生素D水平與較高的疲勞有關,尤其是老年患者。老年患者的疲勞和併發症較多,血清磷和iPTH較低,但與非老年患者相似。即使調整其他因素後,老年患者的維生素D仍與較高的疲勞相關。這顯示維生素D可能在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疲勞中扮演一定角色。 PubMed DOI

研究發現慢性腎臟病患者在轉換至透析過程中症狀有變化,如疼痛、疲勞、呼吸急促、噁心、注意力不集中等。這些症狀在進行透析前增加,進行透析時減少,並在透析後保持穩定。這顯示透析過程中症狀記錄有所改變。 PubMed DOI

研究探討腹膜透析患者疲勞、情緒、身體活動之間關聯,使用移動調查技術。結果顯示疲勞模式、疲勞與情緒關聯,以及身體活動對疲勞和情緒影響。參與者認為手機應用易用,可用於症狀監測。研究指出身體活動干預或有助腹膜透析患者管理疲勞。 PubMed DOI

這項研究使用生態瞬間評估來研究末期腎臟病患者在血液透析期間症狀如何隨時間變化。患者在七天內的四個時間點評估他們的症狀。結果顯示症狀在一天之中和日常之間有變異性,患者在進行血液透析的日子比非透析日感受到更嚴重的症狀。最顯著的差異出現在下午早期。 PubMed DOI

在血液透析病人中篩檢憂鬱症相當複雜,因為憂鬱症狀與腎病或透析症狀相似。本研究旨在找出這些重疊症狀,並開發更有效的篩檢工具。研究對1,085名透析病人進行調查,使用PHQ-9和KDQOL問卷,並採用結構方程模型分析。結果顯示,hdPHQ-9的敏感性和特異性良好,但未顯著超越原始PHQ-9。研究結論認為,憂鬱症狀與透析或腎病症狀幾乎無重疊,PHQ-9仍適合用於透析病人的篩檢。 PubMed DOI

病人賦權與環境永續性的結合能提升醫療模式,特別是在慢性腎臟病(CKD)管理上。採用可持續方法不僅能改善病人的身體與心理健康,還能減緩進展至末期腎病(ESRD)的速度,並降低環境與經濟影響。 多學科介入對於晚期CKD病人尤為重要,因為他們常面臨久坐、生活品質下降及心血管風險增加,這會導致高醫療成本及環境污染。因此,實施專注於營養、運動及環境的生態策略是必要的。 鼓勵病人進行身體運動,特別是在自然環境中,能提升生活品質、心理健康及社交互動,並減少焦慮與疲勞。透過在透析中心創造健康的自然環境,並讓醫療人員參與運動介入管理,可以提高病人的參與度。總之,生態計畫應針對運動量少的族群進行干預,以改善晚期腎病病人的健康並減輕透析負擔。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影響血液透析病人疲勞的因素,並建立了一個疲勞概率預測圖。研究在中國湖北的一家醫院進行,涵蓋453名病人,分為訓練組和驗證組。透過多變量邏輯回歸分析,識別出年齡、透析年限、體重增加、血紅蛋白、抑鬱、失眠和社會支持等因素。預測圖在訓練組和驗證組的準確性分別為0.955和0.979,顯示出良好的預測能力,建議作為臨床評估工具。 PubMed DOI

這項研究針對354名接受維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識別出主要症狀群組並建立症狀網絡,以改善症狀管理。結果顯示,疲勞、乾燥皮膚和癢感是最常見且嚴重的症狀,其中疲勞和入睡困難最令人困擾。研究發現擔憂是核心症狀,心理症狀群組對生活品質影響顯著。疲勞作為關鍵症狀,連結各群組,強調針對性介入策略的重要性,以減輕症狀並提升患者生活品質。 PubMed DOI

非貧血性缺鐵在慢性腎病(CKD)患者中很常見,但早期常被忽視。一項多中心試驗探討靜脈注射鐵劑對缺鐵但無貧血的CKD患者的影響,並進行質性研究了解患者的經驗及心理社會影響。研究訪談了23位參與者,發現他們普遍感受到疲憊、生活限制及情緒波動。雖然參與者認為運動有助於改善生活品質,但治療效果差異不大。研究建議需加強溝通與支持,以改善CKD患者的生活品質。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在維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中,透析期間進行彈性帶運動的效果。六十名患者被分為運動組和對照組,運動組每週進行三次運動,持續12週。結果顯示,運動組在身體和認知功能上有顯著改善,疲勞程度下降,睡眠品質和心理健康也有所提升。患者對運動計畫的滿意度很高。總結來說,透析期間的彈性帶運動對MHD患者有益,建議納入標準透析護理中。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