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探討線粒體功能障礙與糖尿病腎病(DKD)中的免疫失調之間的關聯,並試圖找出相關的分子網絡。研究人員透過加權基因共表達網絡分析(WGCNA)分析DKD患者,識別出與免疫反應及線粒體功能有關的基因模組。經機器學習篩選後,重點放在氨基癸二酸半醛合成酶(AASS)和半胱天冬酶-3(CASP3)。實驗顯示,這兩者的升高與氧化壓力增加有關,並可能成為DKD的生物標記及治療靶點,為減輕糖尿病腎損傷提供新思路。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研究指出,腎小管上皮細胞損傷在糖尿病腎病進展中扮演關鍵角色,脂毒性是促成因素之一。研究人員通過分析人體組織樣本基因表達數據,以及處理棕櫚酸的腎細胞實驗,確定 LAPTM5 可能是 DKD 的潛在生物標記。進一步研究發現,在 DKD 患者中 LAPTM5 表達增加,並與臨床參數相關。研究支持 LAPTM5 在 DKD 相關發炎中的作用,沉默 LAPTM5 可減少細胞中炎症因子,顯示其可能是治療 DKD 的潛在靶點。這一發現為針對性干預管理 DKD 開辟新途徑。 PubMed DOI

腎臟發炎在糖尿病腎病(DKD)的發展中非常重要,免疫細胞的浸潤是主要特徵。研究顯示,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抑制劑(SGLT2i)如dapagliflozin對DKD有抗發炎效果,但其機制仍不明。研究人員透過單細胞轉錄組學分析,發現58,760個細胞中有特定的抗發炎巨噬細胞亞群。dapagliflozin治療後,Ccl3+巨噬細胞數量減少,而Pck1+巨噬細胞增加。這些結果提供了DKD中免疫過程的分子機制及潛在治療靶點的新見解。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糖尿病腎病(DKD)相關的焦亡(pyroptosis)生物標記。研究人員整合了三個基因表達數據集,篩選出25個與焦亡相關的差異表達基因,並進行功能分析。透過隨機森林和邏輯回歸等方法,選出五個關鍵基因:CASP1、CITED2、HTRA1、PTGS2和S100A12,並建立診斷預測模型,顯示出良好的預測能力。這些基因與轉錄因子、微小RNA及藥物有顯著互動,並顯示不同焦亡風險的免疫細胞浸潤差異。研究結果顯示這些基因可能成為DKD的潛在生物標記,有助於早期診斷與治療。 PubMed DOI

線粒體在細胞能量產生中扮演關鍵角色,與糖尿病腎病(DKD)有密切關聯。研究指出,線粒體功能障礙會影響腎細胞代謝,促進DKD進展,並可能引發炎症,吸引免疫細胞進入腎臟,進一步損害腎臟。這促進了免疫代謝學的發展,將DKD視為受代謝與免疫因素影響的疾病。針對線粒體功能及免疫代謝的研究,可能有助於改善現有治療,降低DKD進展風險。總之,提升線粒體功能及理解免疫代謝學是減緩DKD進展的重要策略。 PubMed DOI

糖尿病腎病(DKD)是糖尿病的常見併發症,研究顯示細胞外囊泡(EVs)可能影響其發病機制。本研究利用生物資訊學和孟德爾隨機化分析,從兩個DKD數據集中識別出22個與DKD因果相關的候選基因,特別是CMAS和RGS10,這兩者在DKD中表達下降。研究發現CMAS參與線粒體途徑,而RGS10則與細胞外基質有關,並且DKD組與正常組在免疫細胞上有顯著差異。這些發現為DKD的管理和治療提供了新見解。 PubMed DOI

糖尿病腎病(DKD)是糖尿病的一大併發症,也是全球末期腎病的主要原因。近期研究指出,線粒體功能障礙在DKD的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特別是線粒體的生物生成和氧化壓力受損。D-氨基酸(D-AAs)作為L-氨基酸的對映體,對人體生理過程有重要影響,且其在血液或尿液中的水平可能成為腎功能的生物標記。D-AAs參與調節細胞增殖和氧化壓力,並可能在DKD的病理生理中發揮作用,了解這些關係或能促進新的治療策略。 PubMed DOI

糖尿病腎病(DKD)是全球末期腎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尚無明確治療方法。維持線粒體健康對腎功能至關重要,因為過量的活性氧會損害線粒體DNA,導致腎功能障礙。增強線粒體功能的策略,如激活AMPK和調節一氧化氮,顯示出對抗DKD的潛力。高血糖引起的線粒體變化會加劇細胞功能障礙,恢復線粒體功能的治療可能有助於減緩DKD進展。現有的臨床治療如SGLT2抑制劑和GLP-1受體激動劑也顯示出保護線粒體的效果。 PubMed DOI

糖尿病腎病是腎衰竭的主要原因,因持續高血糖影響代謝及基因表達。近期研究發現,生長停滯和DNA損傷誘導因子45α(GADD45α)在糖尿病腎病中扮演關鍵角色。研究透過糖尿病小鼠模型,發現GADD45α在腎臟中的水平降低與腎功能障礙有關,且其缺乏會加重腎損傷。GADD45α能與R環相互作用,促進STEAP4的轉錄,缺失此通路會導致氧化壓力增加。這項研究為糖尿病腎病的治療提供了新方向。 PubMed DOI

糖尿病腎病(DN)是糖尿病常見的併發症,影響腎臟功能。研究發現,腎臟的線粒體功能障礙與DN的發展有關。透過質譜技術,研究人員在小鼠模型中找到了與DN相關的特定蛋白質。進一步的孟德爾隨機化分析顯示,有189個候選目標與DN風險因素有因果關係。最終,九個核心蛋白質被確定為DN藥物開發的潛在目標,顯示出MR分析在識別藥物目標上的實用性,並提供了線粒體功能障礙在疾病進展中的重要見解。 PubMed DOI

本研究探討了canagliflozin在急性腎損傷(AKI)中的治療潛力,特別是其作用機制。使用脂多醣(LPS)誘導AKI後,發現canagliflozin能降低血尿素氮和肌酸酐水平,改善腎小管結構,並減少炎症和氧化損傷。其保護作用透過AMPKα1/PGC1α/NRF1通路實現,促進線粒體再生。這顯示canagliflozin在治療敗血性AKI方面具有潛力,但仍需進一步研究以確認其臨床應用。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