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調查了尼日利亞白喉患兒急性腎損傷(AKI)的情況,涵蓋237名年齡中位數為7歲的兒童。結果顯示,58.6%的兒童有AKI,且其嚴重程度不一。主要風險因素包括年齡較小、喉嚨痛和呼吸困難等。多變量分析指出,年齡≤60個月、使用地塞米松、氧氣治療和布洛芬是AKI的預測因子。整體死亡率為24.5%,AKI患者的死亡率更高,達33.1%。研究強調在白喉患兒中監測腎功能的重要性。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兒童罹患COVID-19或MIS-C時,可能會出現急性腎損傷(AKI),尤其在重症病例中。研究指出,COVID-19約有22.7%的病例會有AKI,MIS-C約有15.3%。AKI可能與藥物使用、消化問題等有關。患有AKI的兒童住院時間較長,且在COVID-19組中,AKI與死亡率有關。對於MIS-C患者,早期出現AKI的病例較多,但幸存者康復情況良好。建議對AKI患者進行長期腎功能監測。 PubMed DOI

最新研究指出,急性腎損傷在危重病童中很常見,導致更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但對於社區獲得性AKI、非危重病童的AKI,以及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的情況,仍有不足之處。未來研究應該著重於長期結果、以病人為中心的指標,以及早期損傷檢測的生物標誌。深入了解AKI與不良結果之間的因果關係,或許能帶來更有針對性的治療。對兒童AKI有更全面的了解,將有助於更好地預防和治療。 PubMed DOI

研究分析了693名巴西里約熱內盧的兒科急性腎損傷患者接受腎臟替代治療的情況。結果顯示死亡率為65.2%,年齡較大和有原發性腎臟疾病的患者死亡率較低。研究強調了早期干預對改善結果的重要性。 PubMed DOI

南亞國家的小兒急性腎損傷(AKI)是嚴重問題,次發性AKI常見,原因包括感染、脫水和腎毒素。原發性AKI則源自腎炎和溶血性尿毒症候群。患有嚴重AKI的兒童症狀包括休克、呼吸機需求和凝血障礙,腹膜透析是主要治療方式,死亡率為32.1%。需採取措施預防、檢測和管理AKI。 PubMed DOI

急性腎損傷(AKI)是小兒燒傷患者常見併發症,發生率為12.5%。年齡、難民身份、延遲入院、敗血症、燒傷嚴重程度、液體量、插管、器官衰竭等因素與AKI相關。年齡大、高血紅蛋白水平是重要發展因素。患有AKI的患者住院時間長,死亡率高。早期識別治療對預防併發症至關重要。 PubMed DOI

急性腎損傷(AKI)在住院兒童中很常見,可能導致長期併發症,如慢性腎臟病(CKD)、高血壓和死亡。這項研究的目的是找出沒有接受急性腎臟替代治療(KRT)的兒童的結果。研究發現,有AKI的兒童比沒有AKI的兒童更容易出現重大不良腎臟事件(MAKE-LT),包括死亡、長期KRT或新發CKD。他們也有較高的長期KRT率、新發CKD率、新發高血壓率和住院期間後續AKI的風險。但在全因死亡率方面,兩組之間沒有明顯差異。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因 COVID-19 住院的兒童及門診病患急性腎損傷 (AKI) 的風險因素。研究期間為 2020 年 3 月至 2022 年 3 月,共納入 486 名患者。結果顯示,門診病患中有 3.7% 發生 AKI,而住院患者中則有 23.9%。主要風險因素包括接觸 COVID-19 陽性個體、年齡小於 12 個月、合併症及特定症狀。實驗室檢查如乳酸脫氫酶升高等也顯示顯著性。AKI 與住院率、住院時間及重症監護需求增加有關,強調了 COVID-19 對兒童的影響。 PubMed DOI

急性腎損傷(AKI)在兒童中的發生率逐年上升,影響健康與生活品質。研究顯示,2017至2018年間,中國湖南省住院的29,639名0至14歲兒童中,AKI發生率為4.34%。大多數病例屬於第一期,住院時間平均6天,醫療費用達3375.22元,明顯高於非AKI患者。此外,AKI患者的死亡率、重症監護轉診率及機械通氣使用率均較高。脫水、腹瀉和休克是主要原因,誤診情況也常見。總之,AKI對兒童的住院時間、醫療費用及死亡風險均有負面影響。 PubMed DOI

急性腎損傷(AKI)在小兒患者中風險極高,可能導致高發病率和死亡率。羅馬尼亞一項研究分析了2,346名AKI兒童,發現27.9%為暫時性AKI,43%為持續性AKI,29.1%為急性腎病。急性腎病的兒童通常年齡較小,且臨床指標較嚴重。AKI的主要原因為腎前性,但隨著損傷持續,內在原因增加。急性腎病的死亡率最高,研究指出AKI進展為急性腎病會顯著提高新發慢性腎病的風險。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調查了在接受腎臟腫瘤治療的兒童中急性腎損傷(AKI)的發生率及風險因素,並探討其與慢性腎病(CKD)的關聯。研究分析了2015至2021年間147名患者的數據,發現71%的患者在治療期間出現AKI,主要在腫瘤切除術後48小時內。大部分AKI事件是可逆的,但有16名患者多次發作。治療後一年,有13%的患者被診斷為CKD,風險因素包括經歷AKI、使用多種藥物及低eGFR。研究強調了早期檢測和預防的重要性。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