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探討了基於胱蛋白酶C的腎小管過濾率(eGFRcys)與肌酸酐的腎小管過濾率(eGFRcr)之比,對心房顫動(AF)消融後復發風險的影響。研究涵蓋989名參與者,隨訪中位數28個月,313人經歷AF復發。結果顯示,eGFR比率與AF復發風險呈U型關聯,無論是低或高比率均增加復發風險,特別在男性中更明顯。研究建議監測eGFR比率對預測AF復發風險非常重要。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腎移植接受者中,血清半胱氨酸蛋白C的估計腎小球過濾率(eGFRcys)與不良結果的關聯性比血清肌酸酐的eGFR(eGFRcr)更密切。研究指出,eGFRcys影響結果風險部分來自非腎功能因素,而eGFRcr則直接影響腎移植結果。調整心血管風險後,eGFRcys與不良事件的關聯性下降。總結來說,eGFRcr更能反映腎功能與腎移植結果的真實關係,而半胱氨酸蛋白C則適合作為一般預後標記。 PubMed DOI

房顫和慢性腎臟疾病常共存,研究顯示腎功能下降和尿白蛋白增加會增加房顫風險,顯示CKD為房顫獨立風險因子。 PubMed DOI

研究發現,eGFRdiff與心房纖顫風險有關。具負eGFRdiff者風險較高,正者較低。測量eGFR差異可幫助辨識風險高的個人。 PubMed DOI

研究發現高eGFRdiff與糖尿病患者風險降低有關,可用於識別高風險個人。数据來自中國、美國和英國。 PubMed DOI

冠狀動脈疾病患者若出現腎功能異常,預後可能不佳。研究發現,以肌酸酐和半胱氨酸蛋白C為基礎的腎小球過濾率估算公式對CAD患者的預測效果最佳,尤其在心血管和全因死亡方面。此外,超正常的肌酸酐eGFR可能代表著較高的死亡風險。總結來說,腎功能對CAD患者的預後影響重大。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腎小管過濾率(eGFR)模式與正常或輕度腎功能受損者發展心房顫動(AF)風險的關聯。研究涵蓋62,407名參與者,皆在2010年無AF及心血管疾病。研究識別出四種eGFR軌跡:高穩定型、中度增加型、高下降型和低穩定型。經過近10年的隨訪,發現中度增加型、高下降型和低穩定型的AF風險顯著高於高穩定型,危險比率分別為1.70、1.92和2.28,顯示eGFR軌跡與AF風險有明顯關聯。 PubMed DOI

這項研究針對65歲以上的老年人,探討肌酸酐計算的估計腎小管過濾率(eGFRcr)與半胱氨酸C計算的估計腎小管過濾率(eGFRcys)之間的差異,以及這些差異與年齡相關的不良結果風險的關聯。研究分析了5,574名老年人的數據,發現約30%的參與者eGFRcys比eGFRcr低超過30%。隨著年齡增長,這種情況更為普遍。隨訪兩年後,eGFR差異較大的個體面臨更高的死亡、跌倒和住院風險,強調在臨床評估中考量這兩個指標的重要性。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肌酸酐與胱蛋白酶 C (Cr/CysC) 比率對無尿腹膜透析 (PD) 患者的影響,納入224名患者,隨訪至2023年12月31日。結果顯示,Cr/CysC比率平均為1.85,較高的比率與較低的全因死亡風險 (HR = 0.330) 及技術失敗風險 (HR = 0.440) 顯著相關。即使考慮競爭風險,這些關聯依然明顯,因此Cr/CysC比率可作為無尿PD患者全因死亡和技術失敗的獨立預測因子。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估計腎小管過濾率(eGFR)和尿液白蛋白與肌酸酐比率(UACR)對慢性腎病(CKD)患者中風風險的影響。分析了2007至2018年國家健康與營養檢查調查的6,037名參與者數據,結果顯示eGFR越低,中風風險越高。具體來說,eGFR在60-90、30-60及低於30的參與者中風險分別為1.78、2.26及3.14。雖然UACR在未調整模型中顯示有影響,但調整後關聯消失。研究強調腎功能對中風風險的重要性。 PubMed DOI

Cystatin C 現在是評估腎功能的常用工具,常與血清肌酸酐一起使用。不過,這兩者計算出的估計腎小管過濾率(eGFR)常有差異。研究分析了 5,599 名慢性腎功能不全患者的住院影響,發現住院天數越長,eGFRCys 顯著下降,而 eGFRCr 則較穩定。住院 42 天以上的患者,eGFRCys 減少 -3.30 ml/min/1.73m²,eGFRCr 變化僅 -1.12 ml/min/1.73m²。這顯示住院歷史的患者在腎功能評估上需特別謹慎。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