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血吸蟲病是一種被忽視的熱帶疾病,主要由血吸蟲引起,流行於中東、東南亞、拉丁美洲及撒哈拉以南非洲。感染通常是因為皮膚接觸到淡水蝸牛釋放的幼蟲。急性感染可能引發卡塔亞馬熱,慢性感染則可導致腸道或泌尿生殖系統的問題。腸道型會有腹痛和腹瀉,泌尿型則可能出現排尿困難和血尿。診斷通常透過檢測糞便或尿液中的卵子,主要治療藥物為praziquantel。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這篇文章探討了急性腎損傷(AKI)的全球情況,每年約有1330萬病例,許多與感染有關,特別是在低收入國家。文中提到的感染包括SARS-CoV-2、HIV、瘧疾等,並分析了敗血症和腹瀉等特定疾病對AKI的影響。此外,文章也提到氣候變遷對感染相關AKI的影響,強調投資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重要性,以協助國際腎臟學會在2025年前減少可避免的AKI相關死亡。 PubMed DOI

這項研究強調了篩檢腎臟移植候選人活躍感染的重要性,特別是來自流行區域的候選人。研究於2021年進行,涵蓋67名來自拉丁美洲、北非、撒哈拉以南非洲和亞洲的候選人,平均年齡48.9歲。主要發現包括62.7%需轉介至傳染病科,35.8%有嗜酸性白血球增多症,26.9%檢出強蟲病,34.3%有潛伏性結核。研究指出,雖然熱帶感染整體流行率低,但強蟲病和潛伏性結核需特別注意,及早檢測和治療對預防併發症至關重要。 PubMed DOI

疥瘡、床虱和人體虱是常見的寄生蟲感染,會引起癢感和皮疹。根據2021年數據,全球有約6.22億新疥瘡病例。疥瘡由疥蟲引起,主要透過長時間皮膚接觸傳播,治療可用百滅寧乳膏或口服伊維菌素。床虱以血液為食,會造成紅腫,通常與高居住密度有關,需進行害蟲管理。人體虱則生活在衣物上,預防和治療包括定期清洗衣物。準確診斷需詳細病史和檢查,並考慮社會因素。 PubMed DOI

人類非洲睡眠病是由Trypanosoma brucei gambiense和Trypanosoma brucei rhodesiense寄生蟲引起,主要透過非洲撒哈拉以南的蠅類傳播。控制措施包括病例檢測、治療及管理媒介生物。最近推出的快速診斷測試讓基層醫療篩檢更方便,口服藥物fexinidazole成為首選治療,特別是對於輕症病例。儘管面臨挑戰,這些措施已顯著降低發病率,目標是到2030年前消除gambiense型的傳播,需依賴改進的診斷、有效治療及各方合作。 PubMed DOI

Mesoamerican endemic nephropathy(MeN)是中美洲常見的慢性腎臟病,特別好發在年輕男性。因為早期症狀不明顯,加上醫療資源不足和社會污名,常常到晚期才被發現,導致需要洗腎。提升醫療人員和民眾的認識、加強早期篩檢,對降低疾病負擔很重要。 PubMed DOI

非洲兒童因嚴重瘧疾引發急性腎損傷(AKI),常導致慢性腎臟病甚至死亡。雖然部分孩子需要透析或腎臟移植,但因醫療資源集中都市、專科醫師短缺,治療可近性很低。這篇綜述整理了非洲瘧疾相關AKI的嚴重性及治療困境。 PubMed DOI

急性腎損傷(AKI)是非惡性瘧疾,特別是 *Plasmodium knowlesi* 感染時常見的併發症,約有兩到三成住院患者會發生,且多見於年長或重症者。嚴重 AKI 雖少見,但死亡率高,主因是溶血和腎損傷。嚴重時可考慮用 paracetamol 保護腎臟。*P. vivax* 引起 AKI 較少,資料有限,可能被低估。*P. malariae* 和 *P. ovale* 相關研究很少,長期影響也不清楚,需更多研究。 PubMed DOI

急性腎損傷(AKI)是重症瘧疾常見且嚴重的併發症,和紅血球溶解及寄生蟲行為有關。溶血會耗盡保護分子,導致氧化壓力和腎損傷。黑尿熱這類嚴重溶血併發症有增加趨勢。臨床上遇到重症瘧疾且有溶血時,應特別注意AKI風險。文中也討論減少溶血相關腎損傷的方法,並提醒AKI可能增加慢性腎病風險,尤其在非洲更需留意。 PubMed DOI

沙眼是全球最常見的感染性失明原因,特別影響缺乏水源和衛生的貧困地區。多從小孩開始感染,女性更易長期失明。雖然WHO推動的SAFE策略已讓21國消除沙眼,但部分地區仍有病例,2030年消除目標仍具挑戰,需加強防治措施。 PubMed DOI

這項針對102位活動性梅毒患者的研究發現,多為中年男性,常見急性腎損傷。腎臟病變以膜性腎病、HIV相關腎病、急性間質性腎炎及腎小管損傷為主,且不少人同時有HIV或肝炎。研究指出,梅毒會引發多種腎臟問題,且常因共感染而加重。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