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探討單側腎臟切除術後,單腎小球過濾率(ΔskGFR)短期增加與非捐贈者長期腎功能下降風險的關係。分析了2006至2021年間1,777名在斯德哥爾摩接受手術的參與者數據。結果顯示,術後ΔskGFR高於中位數的參與者,其長期腎功能下降風險顯著較低。這表明術後早期的eGFR增長可能有助於預測長期腎功能的穩定性,監測ΔskGFR可協助識別高風險患者。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本研究調查了2016至2020年間在湯斯維爾大學醫院接受腎切除手術的腎細胞癌(RCC)患者術後結果,重點在於識別與腎功能不良相關的因素。共納入60名成人患者,大多數接受根治性腎切除,且部分以腹腔鏡方式進行。結果顯示76.7%的患者腎功能下降,根治性腎切除後的腎小管過濾率顯著下降,血清肌酸酐水平上升,且這種差異持續三年。研究建議泌尿科團隊在選擇手術方案時應考慮腎功能下降的風險。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在高血壓患者進行單側腎切除術後,立即使用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RAS)抑制劑的效果。共580名患者參與,主要評估手術後一個月的腎小管過濾率(eGFR)變化及高鉀血症等次要結果。結果顯示,使用RAS抑制劑的患者在腎臟適應性上與未使用者無顯著差異,且兩組高鉀血症發生率相似。使用RAS抑制劑與改善長期預後相關,特別是無需透析的生存率。總結來說,術後立即使用RAS抑制劑不會對腎臟適應性造成負面影響,甚至可能改善預後。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術前腎功能不全對重大非心臟手術患者術後結果的影響,分析了2005年至2019年間來自加拿大阿爾伯塔省的數據。研究發現,透析患者的住院天數平均為11天,顯著高於正常腎功能患者,且在手術後30天內,透析患者的在家存活天數也較少。雖然大多數患者無需護理支持出院,但透析患者更可能被轉介至需要24小時護理的機構。研究強調,腎功能下降會延長住院時間並增加對護理的依賴,且許多患者在手術前未進行腎功能評估。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腎小球過濾率(GFR)斜率在評估慢性腎病(CKD)進展中的重要性。研究人員分析多個CKD試驗數據,計算「勝算比」,比較僅依GFR斜率的治療效果與其他結果的結合效果。結果顯示,GFR斜率的勝算比普遍呈現正面趨勢,顯示不同治療對CKD進展的影響各異。這些發現支持在CKD進展的評估中納入GFR斜率,幫助更清楚理解治療對腎臟健康的影響。 PubMed DOI

這項觀察性研究探討健康活體腎臟捐贈者在捐贈前與腎功能儲備(RFR)相關的因素。研究發現,沒有RFR的捐贈者多為女性,且體表面積(BSA)和基礎腎小管濾過率(GFR)較低;有RFR的捐贈者則主要是女性,擁有較高的BSA和GFR,而使用RFR的捐贈者多為男性,且數值最高。這顯示性別和身體指標可能影響腎臟健康,並反映出對代謝需求的生理反應。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發現,慢性腎臟病治療後,腎絲球過濾率(GFR)在前三個月的急性變化和之後的慢性變化,都能獨立預測腎臟病惡化風險。分析66項試驗數據後,研究建議用三年內GFR平均變化速率,最能反映治療效果,適合當作臨床試驗的主要指標。 PubMed DOI

**重點摘要(繁體中文):** 一位55歲有肥胖、糖尿病和高血壓的男性,在接受腎臟癌手術後,腎功能下降。開始針對心腎代謝(CKM)症候群的綜合治療,包括RAAS抑制劑、SGLT-2抑制劑和GLP-1受體促效劑,再加上減重後,他的腎功能和蛋白尿都有明顯改善。 PubMed DOI

這項中國大型研究發現,手術病人如果用cystatin C和creatinine算出來的eGFR差值(eGFRdiff)小於-15,術後30天和90天死亡率、進ICU和急性腎損傷風險都比較高。反之,eGFRdiff為正值時,風險較低。eGFRdiff有助於醫師術前辨識高風險病人。 PubMed DOI

**重點整理:** 在晚期腎臟病患者中建立動靜脈瘻管(AVF),與腎功能(以eGFR和腎衰竭風險評分衡量)下降速度較慢有關。這個效果在AVF運作良好的患者身上更明顯。不過,儘管腎功能下降變慢,建立AVF似乎並不會延後這些患者開始接受血液透析的時間。 PubMed DOI

這項回溯性研究分析1,020位腎臟移植病人,發現術後2天內發生低血壓,會增加延遲移植物功能、住院天數變長及移植物失敗的風險;但手術中低血壓則沒有這些影響。也就是說,術後低血壓才是腎臟移植後不良結果的關鍵風險因子。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