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分析了美國2型心肌梗塞(T2MI)與1型心肌梗塞(T1MI)患者的心血管資源使用情況。研究涵蓋了2017年10月至2020年6月的數據,發現T2MI患者在心血管藥物和程序的使用上顯著低於T1MI患者。例如,T2MI患者的P2Y12抑制劑處方率僅4.8%,而T1MI則為52.8%。此外,T2MI患者接受心臟超音波檢查和冠狀動脈造影的比例也明顯較低。這顯示T2MI患者在護理上存在潛在缺口。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研究發現,對於患有第二型糖尿病和心血管風險的病患,只有少數人被開立特定藥物處方,且許多人未持續使用。相較於有醫療保險的病患,有商業保險的病患更容易取得處方藥。低用藥率和不一致使用可能影響長期健康。 PubMed DOI

研究探討某些藥物對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患者降低風險的效果,但因價格高可能使用受限。研究發現心血管疾病患者使用率較高,低收入和就醫次數少者使用較少。儘管常見於病患,整體使用率仍低,顯示收入和就醫差異造成不平等。 PubMed DOI

這項研究分析了美國2型糖尿病患者中,冠心病或心衰竭患者使用新型降糖藥物的趨勢。從2005年至2019年的數據顯示,GLP-1受體激動劑的使用率從2008年的3%上升至2019年的21%,而SGLT2抑制劑則從2014年的5%增至12%。雙重使用率也從2015年的0.62%增至6%。儘管如此,2019年整體使用率仍低於40%,顯示有60%的患者未能受益於這些療法,且使用情況因保險類型而異,強調政策干預的必要性。 PubMed DOI

本研究針對急性冠狀動脈綜合症(ACS)後的2型糖尿病(T2D)患者,分析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抑制劑(SGLT2Is)和類胰高血糖素肽-1受體激動劑(GLP1RAs)的使用情況及其與死亡率和重大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的關聯。結果顯示,這些藥物的使用率在住院後有所增加,但整體應用仍不理想。使用這些藥物與死亡率降低有關,但對MACEs的影響不顯著,顯示改善醫療照護的必要性。 PubMed DOI

這項研究針對心肌梗塞或冠狀動脈再血管化的老年醫療保險受益者,探討基於證據的藥物使用情況。研究強調住院到出院的過渡期對優化治療及降低死亡風險的重要性。分析了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的數據,重點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藥物使用,發現出院時未取藥與出院後未取藥有強烈關聯,顯示出院藥物管理至關重要。研究建議改進策略,確保患者獲得適當藥物,以增強預防護理並降低死亡風險。 PubMed DOI

本研究探討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抑制劑(SGLT2-I)對急性心肌梗塞(AMI)及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影響。研究納入423名在2021至2023年間接受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T2DM AMI患者,分為使用與未使用SGLT2-I兩組。結果顯示,使用SGLT2-I的患者左心室重塑指數顯著低於未使用者,且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較低。這表明SGLT2-I可能有助於減少AMI後的心臟重塑及心血管風險。 PubMed DOI

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 (SGLT2) 抑制劑已被證實能改善心臟衰竭、第二型糖尿病和慢性腎病患者的心血管結果。最近一項涵蓋13項研究、22,370名患者的系統性回顧顯示,這些藥物能顯著降低心臟衰竭住院、心血管死亡、全因死亡及重大心血管事件的風險。此外,SGLT2 抑制劑還能改善心臟功能,提升左心室射血分數並減少左心室舒張末期容積。總之,這些抑制劑對心肌梗塞後的患者有顯著的正面影響。 PubMed DOI

這項研究顯示第二型糖尿病(T2D)在健康上的影響相當大,強調了有效管理的重要性。隨著SGLT2抑制劑和GLP-1受體激動劑等新藥的推出,這些藥物對心血管和腎臟有益,但實際處方率仍偏低。研究分析了超過147,000名T2D患者,發現83%的患者符合使用這些藥物的指徵,但實際上只有32%被開立。這顯示許多未接受治療的患者面臨心血管或腎臟風險,需進一步研究以找出採用這些療法的障礙,改善患者結果。 PubMed DOI

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抑制劑(SGLT2i)對心臟衰竭患者的心血管結果有改善效果,並可能對心肌梗塞患者的症狀進展有幫助。不過,對於接受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的2型糖尿病患者,SGLT2i的有效性尚未完全證實。最新研究顯示,使用SGLT2i的PCI患者在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重大心血管事件、心臟衰竭住院、中風及急性腎損傷等風險上均顯著降低,但再血管化風險相似。未來仍需隨機對照試驗來進一步確認這些結果。 PubMed DOI

這項系統性回顧和統合分析探討了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SGLT2)抑制劑在有心肌梗塞(MI)病史患者中的效果。分析涵蓋10項隨機對照試驗,共22,266名患者,其中51.2%有2型糖尿病。結果顯示,使用SGLT2抑制劑的患者住院心衰竭率顯著降低(RR 0.77),重大不良心血管事件也減少(RR 0.88),但全因死亡率無顯著差異(RR 0.88)。這些好處在不同時間的MI患者中一致,但對全因死亡率的影響仍不明確。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