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Beni-koji CholesteHelp補充劑與急性腎損傷(AKI)之間的關聯在日本引起關注。雖然腎活檢顯示腎小管受損,但因果關係尚不明確。研究人員利用成年大鼠的腎幹細胞製作腎類器官,探討這些補充劑的腎小管毒性。結果顯示,使用該補充劑後,腎小管出現顯著損傷,與順鉑的效果相似。這些發現首次證實某些批次的補充劑中有毒物質可能直接導致腎小管損傷,並提供了一個有效的篩選腎毒性的方法。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腸道微生物群及其代謝物在全身性發炎和腎臟疾病中扮演重要角色。研究發現,三甲胺氧化物(TMAO)與急性腎損傷(AKI)到慢性腎臟疾病(CKD)過渡有關,而抗生素誘導的微生物群消失(AIMD)可改善腎損傷。NOX2信號通路在這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 PubMed DOI

一名47歲女性在服用降脂補充劑7個月後出現嚴重腎臟問題。她突然感到噁心,並且肌酸酐水平升高。腎臟活檢顯示急性腎小管壞死。停止補充劑並接受皮質類固醇治療後,她的狀況有所改善。日本也有類似案例,促使對補充劑成分進行調查。這凸顯了公眾意識和對未受監管補充劑風險的警告的重要性。 PubMed DOI

急性腎損傷(AKI)風險高,包括住院死亡率和醫療成本上升,還可能發展成慢性腎病。雖然地塞米松在動物實驗中顯示治療潛力,但臨床結果不一。研究人員開發了腎臟特異性納米顆粒,利用cilastatin針對近端小管上皮細胞,製成H-Dot納米顆粒,這些顆粒在血漿中穩定,尿液中釋放良好。研究顯示,這種複合物能改善腎功能並減少細胞損傷,為AKI及其他腎病提供了一種有前景的治療方法。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慢性腎臟病(CKD)如何影響小鼠在接觸砷化物後的急性腎損傷(AKI)。研究發現,CKD小鼠在接觸苯砷氧化物(PAO)後,腎損傷比健康小鼠更嚴重,顯示出腎小管纖維化、腎小球硬化及血清肌酸酐升高等情況。此外,CKD小鼠的細胞死亡增加,並且p53信號通路在其對PAO的反應中扮演重要角色。這強調了CKD患者接觸砷化物後,面臨更高腎損傷風險的問題。 PubMed DOI

日本目前面臨一種名為「Beni Koji Choleste Help」的膳食補充品引發的公共健康危機。這款以紅麴米製成的產品聲稱能降低膽固醇,但已與急性腎損傷(AKI)相關,報告有76起死亡和492起住院案例。部分患者在服用期間出現腎小管酸中毒和Fanconi症候群,腎臟檢查顯示明顯損傷。停止使用後,患者的腎功能有所改善。持續監測和調查對防止慢性腎病至關重要。 PubMed DOI

急性腎損傷(AKI)會增加慢性腎病(CKD)的風險,目前尚無有效治療。研究發現,腎臟的近端小管(PT)特別容易受到腎毒素如馬兜鈴酸I(AAI)的損害。研究人員評估BT2(一種BCAA代謝的藥物)對預防腎毒性AKI的效果。結果顯示,接受BT2的小鼠腎功能改善,組織損傷減少,PT完整性維持,且炎症基因表達降低。此外,BT2治療減少了腎臟中的BCAA積累,並改善了線粒體功能。總之,BT2能有效減輕小鼠的腎毒性AKI。 PubMed DOI

紅麴米是一種傳統的亞洲食品,常用於調節膽固醇,但在日本卻與腎功能障礙有關,促使對其安全性進行重新評估。2023年底至2024年初,針對特定Beni-koji錠劑的案例進行調查,發現192名患者中有94.1%的腎小管過濾率(eGFR)低於60 ml/min/1.73m²,且出現Fanconi綜合症的跡象。雖然停止使用該產品後有改善,但87%的患者在最後一次隨訪時eGFR仍低於60。這顯示需對受影響者進行長期監測,並強調膳食補充品的安全評估重要性。 PubMed DOI

原發性局灶性節段性腎小管硬化症(pFSGS)是一種嚴重的腎臟疾病,常導致腎衰竭,且移植後復發風險高。近期研究利用腎臟類器官技術,探討pFSGS患者血漿對腎臟類器官的影響。結果顯示,pFSGS血漿會損害腎小管上皮細胞,並引發炎症反應。相對而言,非復發患者的血漿則無此影響。接受治療性血漿置換的患者,其血漿對類器官的損害減少,顯示腎臟類器官在預測FSGS復發風險方面的潛力。 PubMed DOI

低腎元數量與慢性腎病(CKD)及高血壓風險增加有關。為了研究腎元不足的影響,我們創建了一種新型近交大鼠模型(HSRA大鼠),其中75%的後代僅有一個腎臟。研究顯示,這些大鼠的腎元數量減少約20%,並在18個月時出現顯著的蛋白尿,顯示CKD風險增加。透過甲基化測序、單核RNA測序及蛋白質組學分析,我們發現多個基因及366個差異表達的蛋白質,特別是Deptor和Amdhd2基因,可能在腎臟發育中扮演重要角色,未來可用於改善腎元健康及減緩腎病進展。 PubMed DOI

腎臟疾病日益成為重要的公共健康議題,迫切需要有效的治療策略。最近,利用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s)生成腎臟類器官的進展,為傳統的細胞培養和動物模型提供了新選擇。iPSCs不僅具備胚胎幹細胞的特性,還避免了倫理問題,且可從多種組織取得。 本文探討了iPSCs創建腎臟類器官的方法及其在腎臟疾病建模、藥物評估和再生醫學中的應用,並指出臨床應用面臨的挑戰。iPSC衍生的腎臟類器官對研究腎臟損傷和毒性非常重要,但仍需努力將這些模型轉化為臨床實踐。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