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探討了大型語言模型 ChatGPT 在解釋癲癇發作的臨床表現,以定位藥物抗性局部癲癇患者的癲癇病灶區的有效性。準確的病灶區定位對外科治療至關重要。研究比較了 ChatGPT 與癲癇專家的表現,使用了852組公開數據和184組台灣私有數據。結果顯示,ChatGPT 在額葉和顳葉的敏感性高達80-90%,且在常見病灶區的表現顯著優於專家。總體而言,ChatGPT 可成為癲癇術前評估的有用工具,未來隨著技術進步,其可靠性和有效性有望提升。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研究比較了ChatGPT-4和ChatGPT-3.5在提供癲癇相關資訊的表現,結果顯示ChatGPT-4較佳,回答具教育價值。這模型可提供可靠資訊支援醫護人員,但仍需進一步研究其應用潛力。 PubMed DOI

研究發現ChatGPT在回答癲癇相關問題和提供情緒支持方面有一定準確性和一致性,但在預後問題上表現較差。雖可提供資訊和情緒支持,但可能給出不正確建議,謹慎使用,不宜當醫療指導。更適合用於患者教育。 PubMed DOI

ChatGPT是一個擁有高超溝通技巧和廣泛知識的AI聊天機器人。研究評估了它在神經定位方面的表現,七名神經外科醫師評估了46個案例。ChatGPT-3.5在回答正確率方面達到84.8%。雖然有潛力,但尚不適用於病人護理。保持互動簡潔和精確可提高準確性。人工智慧在醫學領域有潛力帶來重大突破。 PubMed DOI

這篇論文探討了ChatGPT在神經外科領域作為學習工具的潛力,特別是GPT-3.5和GPT-4的進步引發了對臨床應用的興趣。文中提到ChatGPT能協助醫學執照考試及神經外科書面考試,並在創建個性化案例報告和學習材料上展現潛力。此外,它也能提升研究流程和文獻回顧的效率。不過,論文提醒使用時需謹慎,因為AI幻覺和過度依賴技術可能帶來風險。最後,強調了ChatGPT在神經外科教育中的重要角色。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ChatGPT在神經學診斷中的輔助潛力。研究人員使用神經學專家的合成數據,評估ChatGPT對各種神經疾病的診斷準確性。結果顯示,ChatGPT的準確率介於68.5%到83.83%之間,與專家神經科醫生的81.66%相當,且高於一般醫生的57.15%。這顯示人工智慧工具如ChatGPT有助於提升臨床診斷的準確性,特別是在神經學領域,未來有望改善醫療實踐和診斷過程。 PubMed DOI

本研究比較了兩種人工智慧工具——ChatGPT和Google Gemini,在生成癲癇病人教育指南的有效性。結果顯示,兩者在多項指標上無顯著差異,但Google Gemini在理解難易度上表現較佳,特別是在全身性強直-陣攣發作、肌陣攣發作及癲癇持續狀態的回應中,且其每字音節數也較少。這顯示Google Gemini在病人教育方面更具優勢,未來需進一步提升AI工具的能力,以增進癲癇病人教育的效果。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評估了更新版的ChatGPT-4o在預測癲癇持續狀態患者的臨床結果,並與癲癇持續狀態嚴重程度評分(STESS)進行比較。研究涵蓋760名患者,結果顯示ChatGPT-4o預測生存情況的敏感度為75.8%,但特異度僅36.6%。在預測恢復神經功能方面,敏感度為43.2%,特異度為74.7%。研究結論認為ChatGPT-4o在此預後評估上不可靠,建議臨床醫師不要依賴其結果。 PubMed DOI

本研究評估了大型語言模型(如ChatGPT)在癲癇診斷中的有效性,並比較了癲癇醫師與AI的診斷一致性。研究分析了597名急診患者,結果顯示神經科醫師診斷癲癇的比例為36.2%,而ChatGPT僅為18.2%。兩者之間的協議極低,Cohen's kappa值為-0.01,顯示AI在癲癇診斷上無法與人類醫師相提並論。雖然AI在識別非癲癇病例上表現較好,但仍需進一步研究以提升其診斷準確性。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評估了ChatGPT在急診部門對懷疑中風患者的決策支持潛力,於安卡拉Etlik市立醫院進行,涵蓋512名患者。研究比較了ChatGPT在中風中心運送、大血管阻塞懷疑及治療選擇的決策,結果顯示其建議與實際結果一致性高,中風診斷敏感度達91%,靜脈內治療的高陰性預測值分別為98%和97%。雖然ChatGPT顯示出潛力,但研究強調醫師監督的重要性,建議將其作為輔助工具整合進臨床決策過程,以提升效率並確保患者安全。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ChatGPT在診斷成人癲癇發作的有效性,並與專家進行比較。使用37個臨床案例,結果顯示ChatGPT在識別癲癇發作上敏感度高達96.9%,但特異度較低,特別是在區分急性與非誘發性發作時。雖然在診斷癲癇綜合症和結構性原因上表現良好,但在處理模糊案例時仍有困難。相比之下,人類專家的準確性更高。研究建議未來可將AI與專家結合,以提升癲癇診斷的準確性。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