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探討螺內酯對穩定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壓(IDH)的影響,為期24週,包含49名患者。患者接受50毫克螺內酯或安慰劑,並有兩週的洗脫期。結果顯示,螺內酯顯著降低IDH發生率(57%對69%,P < .001),且透析後的收縮壓、平均血壓也較安慰劑組低。總結來說,透析前使用50毫克螺內酯能有效減少IDH的發生。此研究已在泰國臨床試驗登記處註冊(TCTR20200604013)。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研究發現,調整透析液鈉濃度對患者低血壓及就醫次數影響不大,但會影響透析間體重增加及症狀。鈉濃度降至135 mEq/L可減少體重增加,但增加症狀;提高至140 mEq/L則增加體重及血壓,但減少低血壓發生率。 PubMed DOI

SPIREN試驗研究了斯匹隆诺内酮對腎移植患者的影響,結果顯示斯匹隆诺内酮未能改善腎功能或減少腎小球屏障損傷。 PubMed DOI

研究發現,對於患有透析期高血壓的病患,使用低鈉透析液(137mEq/L)相較於標準鈉液(140mEq/L),能有效降低血壓水平,包括透析前後的血壓。此外,低鈉液還能減少透析期血壓、透析前後體重變化和肺部超聲B線。因此,低鈉透析液可能是治療透析期高血壓的有效非藥物方法。 PubMed DOI

血液透析病人常吃利尿藥,但該吃多少才最好,對結果有什麼影響還不確定。一個研究發現,超過27,000名病人中,不同國家利尿藥的使用和劑量有很大差異。吃較多利尿藥並不會讓結果更好,反而會增加住院風險。不同國家對利尿藥的處方有所不同,歐洲國家使用較多,美國則較少。 PubMed DOI

研究發現,血液透析患者若開始單一抗高血壓藥物治療,選擇鈣通道阻滯劑(CCBs)的低血壓風險最低;而選擇β和α-β受體阻滯劑、ACE抑制劑、血管收縮素II受體拮抗劑或利尿劑,則有較高的低血壓風險。因此,在血液透析患者中,選擇CCBs可能是較安全的管理高血壓並降低低血壓風險的選擇。 PubMed DOI

這項研究顯示低劑量螺內酯對IgA腎病(IgAN)患者有效且安全,能減少蛋白尿並維持腎功能。研究中88名患者經過兩個月治療,24小時蛋白尿從0.93克降至0.70克,腎小球過濾率輕微下降。47名患者反應良好,顯示內毛細血管細胞增生減少。18名無效組患者因蛋白尿增加中止治療,而23名患者在六個月後蛋白尿降至0.57克。研究結論指出,螺內酯能有效減少IgAN患者的蛋白尿,且對於eGFR超過30 mL/min的患者不會引起高鉀血症,證實治療安全。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不同透析液鈉濃度對血液透析患者72小時行動血壓的影響。研究對象為25名每週接受三次透析的患者,透析液鈉濃度分別為137、139和141 meq/L。結果顯示,隨著鈉濃度上升,平均收縮壓和舒張壓顯著增加,SBP從124.8 mmHg上升至132.3 mmHg,DBP則從75.1 mmHg增至79.5 mmHg。這表明較低的透析液鈉濃度可能有助於改善血壓控制,強調了對鈉水平的仔細管理。 PubMed DOI

透析期間高血壓(IDH)是一種複雜的情況,通常在血液透析過程中出現。最近一項研究在兩個透析中心進行,持續18個月,納入169名主要為男性的患者,平均年齡67.9歲。研究建立了三種IDH定義,盛行率分別為8.3%、27.2%和29.6%。第二種定義與高血壓病史及某些藥物使用有關,而第三種則與冠狀動脈疾病相關。值得注意的是,經歷高血壓的患者在隨訪期間心血管事件或死亡率並未顯著增加。未來研究需釐清不同定義與健康結果的關聯。 PubMed DOI

一項針對7062名心肌梗塞患者的多中心試驗,研究spironolactone與安慰劑的效果。結果顯示,spironolactone組的心血管死亡或心衰事件為183例,安慰劑組為220例,風險比0.91,無顯著差異。第二個主要結果中,spironolactone組有7.9%發生事件,安慰劑組為8.3%,風險比0.96,亦無顯著差異。兩組的嚴重不良事件相似,結論是spironolactone未能顯著降低心肌梗塞後的心血管死亡或心衰事件。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在間歇性血液透析期間,注射angiotensin II對肌肉痙攣的影響,重點在安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中6名患者接受了angiotensin II或安慰劑,結果顯示,angiotensin II顯著減少肌肉痙攣的頻率(33%對92%)和強度,且需要的液體推注次數也較少(0%對42%)。雖然注射後血壓和心率上升,但對其他指標無影響。研究認為angiotensin II在減少透析期間肌肉痙攣方面是安全有效的,建議進一步進行大規模研究。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