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探討血清碳酸氫根水平與急性腎損傷(AKI)患者的短期結果,特別是14天死亡率和AKI進展。分析5,835名AKI患者後發現,血清碳酸氫根低於22 mmol/L的患者,14天死亡率和AKI進展風險顯著較高。相對地,碳酸氫根高於26 mmol/L的患者,死亡率風險較低。總體來看,低碳酸氫根水平與較差的預後相關,而較高水平則有助於改善生存率。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慢性腎臟病(CKD)患者中約有30%會出現代謝性酸中毒,尤其在晚期,因腎臟無法有效排酸,可能導致肌肉萎縮、骨質流失和高鉀血症,並加速病情惡化。早期建議使用鹼性療法,維持血清碳酸氫根在22 mEq/L以上,以改善營養和骨骼健康。近期指導方針也認為這有助於減緩CKD進展,但目前缺乏長期隨機對照試驗來證實其有效性和安全性,醫生的做法因此不一。未來需進一步研究以釐清代謝性酸中毒的管理角色。 PubMed DOI

住院治療急性腎損傷(AKI)的病人,相較於沒有AKI的病人,心臟衰竭、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風險較高。但這些風險可能受到預住院因素的影響,如估算的腎小球過濾率(eGFR)、eGFR下降速率和蛋白尿水平,而非AKI本身。一項研究發現,AKI患者在住院前eGFR較低、eGFR下降速率較快、蛋白尿較多。調整這些因素後,AKI與不良結果的關聯變弱,但仍是重要風險因素。 PubMed DOI

研究發現洗腎液中碳酸氫鹽濃度對血液透析患者的影響。結果顯示濃度較高的患者死亡率較高,存活時間較短。建議維持濃度在31-32 mmol/L可能有助於患者。 PubMed DOI

研究指出ICU入院時乳酸/白蛋白比值高(≥0.659)的病人,短期和長期死亡風險較高,是AKI患者的獨立危險因子。研究方法包括迴歸分析、Kaplan-Meier曲線、亞組分析和ROC曲線,確認LAR與預後相關,且具診斷價值。高LAR者存活率較低。 PubMed DOI

研究發現,急性腎損傷患者接受持續腎臟替代治療時,血清磷酸鹽水平高者死亡率較高,尤其是疾病嚴重者。來自韓國八家醫院的數據顯示,低磷酸鹽水平也會增加高疾病嚴重程度患者的死亡風險。因此,對於危急病情的急性腎損傷患者,監控血清磷酸鹽水平至關重要。 PubMed DOI

研究探討了乳酸/白蛋白比值(LAR)對急性腎損傷(AKI)患者接受持續性腎臟替代治療(CRRT)後預後的影響。分析了703名成年AKI患者的MIMIC-IV數據,發現高LAR(>1.641)與死亡率增加有關。結果經過多種統計方法確認,Kaplan-Meier曲線也顯示高LAR值與存活率下降相關。總結指出,高LAR是預測危重病AKI患者接受CRRT後死亡率的重要因素。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血清鎂水平與重症肝硬化患者急性腎損傷(AKI)之間的關聯。研究分析了3,228名住院於ICU的肝硬化患者,結果顯示68.6%的患者出現AKI。研究發現,血清鎂水平較高與AKI風險增加獨立相關,特別是當血清鎂在1.6-2.6 mg/dL時,AKI的比值比為1.89,而在2.6 mg/dL或更高時,則為2.19。這顯示隨著鎂水平上升,AKI風險也隨之增加,建議進一步進行隨機試驗以驗證這些結果。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評估了接受腹膜透析(PD)患者的心血管事件(CVE)風險,並探討血清碳酸氫根的影響。研究對象為187名PD患者,使用LASSO回歸和多變量Cox回歸建立預測模型。 主要發現顯示,左心室肥厚和CVE病史是新發CVE的風險因素,而血清白蛋白和碳酸氫根則是保護因素。每增加1單位的血清白蛋白和碳酸氫根,CVE風險分別降低7.6%和18.3%。模型的C統計量為0.806,顯示良好預測能力。 研究建議此模型可協助醫療提供者評估PD患者的CVE風險,但需進一步驗證其臨床適用性。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血清碳酸氫根(SBC)水平與晚期慢性腎病(CKD)患者死亡率的關聯,涵蓋了腎臟替代療法(KRT)前、過渡期及接受KRT期間。研究分析了1485名65歲以上患者的數據,發現SBC與死亡率之間存在U型關係,低和高SBC水準均與死亡風險增加有關。特別是在KRT前,低累積SBC暴露與死亡風險上升相關。研究強調SBC在晚期CKD患者死亡風險中的複雜角色,並指出不同治療階段的影響。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在持續性腎臟替代療法(CRRT)期間,早期及高劑量碳酸氫鈉對合併敗血症的癌症患者急性腎損傷(SAKI)的影響。研究涵蓋88名重症監護病房(ICU)患者,結果顯示早期CRRT和高劑量碳酸氫鈉能顯著降低28天死亡率,早期高劑量組的死亡率僅15.0%,且休克逆轉率達80.0%。這些結果顯示早期及高劑量碳酸氫鈉可能改善SAKI患者的預後,但仍需進一步研究確認。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