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探討飲食發炎與健康個體慢性腎臟病(CKD)風險的關聯。研究人員分析了9,814名來自動脈硬化風險社區(ARIC)的參與者數據,開發了綜合飲食發炎指數(CDII),將食物分為促發炎和抗發炎兩類。結果顯示,CDII得分越高,CKD風險越大,得分最高的參與者發展CKD的風險比得分最低者高出28%。這顯示減少促發炎食物的攝取,可能有助於預防CKD。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研究發現飲食發炎指數(DII)與CKD之間呈線性關聯,不同族群皆然。進一步研究將有助於確認這些結果的可靠性。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疾病(CKD)是全球重要公共衛生問題,慢性發炎(CI)在CKD惡化中扮演關鍵角色,尤其在進展性病例中。多種因素導致CKD中慢性發炎的發展,包括腎功能下降、物質積聚、氧化壓力和腸道健康。本篇評論探討CKD中慢性發炎的機制。 PubMed DOI

飲食對於腎損傷的發炎程度有影響,一項研究發現飲食發炎指數(DII)與早期腎損傷有關聯,尤其對高血壓患者影響更大。高DII可能增加早期腎損傷風險,特別是對高血壓患者。 PubMed DOI

研究發現,飲食發炎指數(DII)高的高血壓患者,更容易罹患慢性腎臟疾病(CKD)。研究涵蓋了超過22,000名高血壓患者,結果顯示,DII分數越高,CKD風險越大,即使考慮其他因素後仍成立。這強調了飲食調整對管理高血壓患者的CKD的重要性。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病(CKD)是一種逐漸惡化的疾病,這項研究探討了飲食發炎潛力(DII)與全身性發炎(SII)之間的關聯,以及它們對美國成年人CKD患病率的影響。研究分析了1999至2018年的全國健康與營養檢查調查數據,發現CKD患病率從14.84%降至12.76%。結果顯示,較高的DII和SII分數均與CKD風險增加有關,特別是在不同的性別、年齡和健康狀況中。研究建議抗發炎飲食可能有助於預防CKD,並指出SII可能是一種簡便的檢測方法,但仍需進一步研究確認因果關係。 PubMed DOI

本研究探討了系統性免疫炎症指數(SII)、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比率(NLR)及血小板與淋巴細胞比率(PLR)與慢性腎病(CKD)患者貧血風險的關聯。分析了2005至2018年4,444名成人的數據,結果顯示較高的SII、NLR和PLR與CKD患者貧血風險增加有關。特別是高NLR組的患者,其死亡風險比低NLR組高30%。研究建議管理炎症可能有助於減少CKD患者的貧血發生,且NLR可作為潛在的預後標記。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指出,系統性炎症反應指數(SIRI)與高血壓患者的慢性腎病(CKD)風險有明顯關聯。研究分析了1999至2018年的全國健康與營養檢查調查數據,涵蓋20,243名參與者。結果顯示,SIRI每增加一個單位,CKD的風險增加31%。SIRI較高的參與者發展成CKD的機率顯著高於最低組,特別是T3組的風險更高。這強調了監測和處理系統性炎症對高血壓患者腎臟健康的重要性。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炎症評分與慢性腎病(CKD)在慢性心衰竭(CHF)患者中進展的關係。研究分析了8,491名CKD 1-3b期及CHF患者的數據,發現較高的炎症評分與CKD進展速度相關,特別是格拉斯哥預後評分(GPS)和預後營養指數(PNI)。PNI顯示出良好的預後價值,並在不同患者群體中持續相關。總結來說,炎症評分,尤其是PNI,可能成為預測CHF患者CKD進展的重要臨床指標。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進階肺癌發炎指數(ALI)與腎功能及全因死亡率的關係,分析了1,982名慢性腎臟病(CKD)患者的數據。結果顯示,ALI與腎小管過濾率(eGFR)呈正相關,意味著較高的ALI值與較好的腎功能有關;而ALI與死亡率呈負相關,顯示較高的ALI可能降低死亡風險。特別是在進階CKD患者中,ALI的保護作用不如早期明顯。研究建議ALI可作為CKD患者預後的生物標記,並強調早期干預的重要性。 PubMed DOI

這項美國大型研究發現,血漿動脈粥狀硬化指數(AIP)越高,腎衰竭風險也越高,兩者呈線性關係。部分原因和發炎反應有關,像是分葉型嗜中性球、嗜酸性球和單核球。結果顯示,血脂異常和發炎都會增加腎衰竭風險,未來可針對這些機制來預防腎衰竭。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