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本研究探討中國兒童的24小時尿蛋白/肌酸酐比率(24hUPCR)和尿微量白蛋白/肌酸酐比率(UMACR)在年齡和性別上的特徵,並建立參考範圍。研究納入200名健康兒童,年齡2至15歲,結果顯示這兩項指標與年齡、身高、體重及BMI顯著相關,且女性的數值高於男性。關鍵年齡點為6歲和8歲。研究提供了不同年齡和性別的參考範圍,強調考慮這些因素對臨床應用的重要性。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研究發現,隨著年齡增長,嬰幼兒尿液中鈣和其他物質的比值有變化。母乳餵養的嬰兒鈣比值較高,磷比值較低。建議針對不同哺乳方式制定新的診斷標準,以協助判斷6個月以下嬰兒高鈣尿症。 PubMed DOI

研究發現中國8571名受試者中,UA/Cr比值較高的人更容易患高血壓,尤其對於沒有糖尿病且BMI ≥ 28 kg/m²的人。研究證實了這種關係的穩定性,並指出UA/Cr比值與高血壓風險呈非線性關係,當比值低於5.0時觀察到閾值效應。總結來說,UA/Cr比值與高血壓盛行率有關。 PubMed DOI

墨西哥有高比例原因不明慢性腎臟疾病,阿瓜斯卡連特斯研究發現該地區腎臟尺寸低於國際標準。青少年腎臟總體積較高與微量白蛋白尿、高血壓和高濾過率有關,可能與腎臟疾病及產前因素有關。 PubMed DOI

建立歐洲白人/高加索裔兒童腎臟體積正常值,男性腎臟較大,身體表面積是最強預測因子。共1396名0-19歲兒童參與研究,無腎臟疾病。結果可提供兒童腎臟體積參考值。 PubMed DOI

這項研究針對接受心臟手術的新生兒及1至24個月的兒童,探討急性腎損傷(AKI)的尿量(UO)閾值。研究在巴西進行六年,納入1,024名使用留置尿管的患者,並多次測量血清肌酸酐。主要發現顯示,24小時內的最低UO能有效預測重度AKI及住院死亡率,且新生兒的最佳UO閾值為3.0、2.0和1.0 mL/kg/小時,年幼兒童則為1.8、1.0和0.5 mL/kg/小時。研究建議KDIGO標準需調整以適應新生兒,並檢視成人標準對1至24個月兒童的適用性。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旨在根據年齡建立腎小球過濾率(eGFR)的參考值,以識別慢性腎病(CKD)風險。研究分析了約12,000名25至95歲參與者的數據,發現隨著年齡增長,eGFR會下降。eGFRcrea幾乎呈線性下降,而eGFRcys在60歲前下降。整體人群的eGFRcrea年均下降約-0.80 mL/min/1.73m²,健康個體為-0.79,糖尿病患者則為-1.20。這些參考值可幫助醫生更好地解讀eGFR結果,考量年齡及風險因素。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脊髓脊膜膨出(MMC)兒童的腎小管濾過率(GFR),比較胱蛋白酶C(CysC)和肌酸酐的準確性,並分析身體組成與腎臟參數的關係。研究發現CysC估算的GFR通常低於肌酸酐,顯示CysC在這群體中可能更準確。雖然只有30%兒童符合BMI超重標準,但62.5%根據生物電阻抗分析(BIA)被判定為肥胖。CysC與體重、BMI及體脂量呈正相關,強調在評估腎功能時需考慮脂肪量,以避免錯誤估計腎臟損傷。 PubMed DOI

專家對急性腎損傷(AKI)期間使用尿蛋白與肌酸酐比率(UPCR)評估蛋白尿的有效性表示擔憂,因為肌酸酐減少可能導致比率上升。然而,相關實證數據有限。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對329名重度AKI患者的研究顯示,無論血清肌酸酐是上升還是下降,UPCR值相似,兩者中位數差異僅0.06 g/g,且血清肌酸酐斜率變化與UPCR無顯著關聯。這表明UPCR在AKI住院期間仍可提供有用的蛋白尿評估資訊。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尿調節素在兒童和年輕人心血管風險及腎功能的早期標記潛力。共72名參與者中,42名為慢性腎病(CKD)患者,30名為健康對照。結果顯示,CKD患者的尿液尿調節素與肌酸酐比值顯著較低,與健康指標有關,但與腎小球過濾率無顯著關聯。血清尿調節素則無顯著差異,但與白蛋白尿有關。結論指出,尿液尿調節素是腎臟和心血管損傷的可靠指標,建議在兒童族群中進一步研究。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尿液白蛋白與肌酸酐比率(UACR)對心血管-腎臟-代謝(CKM)綜合症患者預後的影響,分析了來自中國腎臟數據系統和英國生物銀行的數據。結果顯示,即使UACR在正常範圍內,較高的UACR與CKM進展及全因死亡率有明顯關聯。研究強調UACR作為預測工具的重要性,特別是在識別高風險個體方面,對CKM患者的管理和風險介入策略具有指導意義。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