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液體過載是慢性腎病(CKD)患者常見的問題,會增加住院和死亡風險。為了及早發現並介入,成立了一個護理人員主導的診所,利用身體阻抗分析(BIA)評估液體體積。從2022年8月到2024年4月,共107名患者參加,96名完成首次就診。大多數患者在就診前有液體過載症狀,BIA顯示中位過度水合量為2.4公升。隨訪結果顯示,患者的液體過載症狀和血壓改善,自我管理能力顯著提升,且腎功能穩定。這項計畫有效改善了CKD患者的健康狀況。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血液透析中,調整液體清除量是挑戰,因可能導致低血壓。研究發現,根據血容量調整清除量可減少低血壓事件。這方法或許有助改善透析護理,但仍需更多研究確認效果。 PubMed DOI

本研究評估生物電阻抗分析(BIA)指導的容量管理與傳統液體管理在急性腎損傷(AKI)重症患者中進行持續腎替代療法(CKRT)的效果。研究納入208名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傳統管理)和干預組(BIA指導管理)。結果顯示,干預組有47%患者達到正常容量,對照組為41%,差異不顯著(P=0.50)。不過,干預組在第1天達到正常容量的比例較高(13%對4%,P=0.02)。整體而言,BIA指導的容量管理在早期有些許好處,但第7天的效果未顯著改善。 PubMed DOI

這項初步試驗探討晚期慢性腎病(CKD)和高血壓患者達成較低血壓目標的安全性與可行性。108名參與者被隨機分為強化血壓控制組(目標收縮壓低於120 mmHg)和較少強化組。結果顯示,強化組的平均收縮壓為124.7 mmHg,顯著低於較少強化組的138.2 mmHg,且安全性結果無顯著差異。儘管如此,因樣本量小及單中心設計,仍需進一步大型試驗來確認最佳血壓目標及相關風險與益處。 PubMed DOI

在加拿大阿爾伯塔省的隨機對照試驗中,風險導向的介入措施顯著改善了急性腎損傷(AKI)倖存者的護理遵循情況。研究針對住院成人患者,將他們分為介入組和常規護理組。介入組使用風險指數評估患者,並根據風險提供不同的護理。結果顯示,介入組中有28%的患者接受了建議的治療,顯著高於常規組的3%。雖然高風險患者的治療遵循率提升,但介入組中高鉀血症的發生率也較高。總體而言,這項研究顯示風險導向的介入能有效提升高風險AKI倖存者的護理遵循。 PubMed DOI

這項回顧性研究評估了tolvaptan在治療慢性腎病(CKD)患者體液過載的效果與安全性。研究於2022年3月到2023年12月在東南大學中大醫院進行,納入174名CKD患者,分為單獨使用利尿劑的C組和與tolvaptan聯合使用的T組。結果顯示,T組在第3天尿量顯著增加,體重減少,且第7天持續顯示更好的利尿效果。兩組的不良事件發生率相似,AQP2的表達可能預測tolvaptan的療效。整體而言,tolvaptan對CKD患者的體液過載管理是有效且安全的。 PubMed DOI

2017年在新加坡啟動的「降低與追蹤慢性腎病的整體方法」(HALT-CKD)計畫,針對慢性腎病(CKD)進行研究。最近的回顧性研究分析了3,800名CKD早期患者的病情進展,發現雖然健康指標有所改善,但仍有12.6%的患者進展至晚期CKD。年齡、性別、診所、基線肌酸酐及血壓等因素影響病情進展,特別是減少或停用ACEi/ARB藥物的患者進展更快。研究強調維持ACEi/ARB劑量的重要性,並建議進一步探討SGLT2i在早期CKD管理中的效果。 PubMed DOI

這項研究針對糖尿病患者因液體過載住院的再入院風險進行分析,發現缺血性心臟病、周邊血管疾病及低血紅素水平等因素與再入院有關。研究涵蓋2018至2021年間在SingHealth醫院的3,234次住院案例,結果顯示18.1%和29.9%的患者在30天及90天內再入院。心衰竭及透析方式也影響再入院風險。這些發現有助於針對高風險患者進行有效的干預,減少不必要的再入院情況。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病(CKD)是全球健康的重要議題,影響約十分之一的歐洲人,預計到2040年將成為第五大死亡原因。COVID-19疫情使CKD的情況更為嚴重,成為主要死亡風險因素。儘管CKD的治療成本高於癌症和糖尿病,但過去50年進展緩慢,影響患者生活品質。 最近研究指出,資訊與通訊科技(ICT)介入,特別是遠端病人監測(RPM),能改善腎臟病患者的照護。RPM透過數位科技在家中監測患者,能早期發現問題,提升臨床結果。系統性回顧顯示,RPM可降低成本、提升醫療效率,並改善患者生活品質。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綜合護理介入對慢性腎衰竭患者的影響,特別是水分和鹽分攝取對血壓及體液負擔的影響。研究從2020年1月到2023年1月進行,120名患者被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經過6個月,觀察組在血壓、體液負擔及治療依從性上表現更佳,併發症發生率也較低。研究結果顯示,強化的水鹽飲食護理介入對管理血壓及減少併發症有效,建議臨床實踐中採用。 PubMed DOI

對於長期透析的腎衰竭患者,準確評估液體狀態非常重要,但各透析單位的做法差異大。目前的評估方法多樣,卻常常不夠充分。雖然同位素稀釋法不適合臨床使用,體重和血壓變化常被當作替代指標,但這些方法可能導致液體耗竭和腎功能損失。雖然頸靜脈壓和腿部水腫等臨床徵兆容易觀察,但準確性不足。肺部超音波和生物電阻抗分析在評估細胞外液方面有潛力,但尚需進一步研究。為了改善護理,需進行比較試驗和標準化測量,並考慮患者偏好。全球協調努力對於提升體積評估和管理至關重要,最終可改善長期透析患者的結果。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