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本研究探討鐵相關生物標記與血液透析病人貧血及全因死亡率的關係,旨在超越傳統的臨界值分析。透過前瞻性隊列研究,分析215,927名接受透析至少三個月的病人,發現低血清鐵蛋白和轉鐵蛋白飽和度(TSAT)與較高死亡風險相關。即使在高TSAT下,血清鐵蛋白的增加也可能提高死亡風險。研究建議為透析病人制定個性化的鐵管理策略,以改善治療效果。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貧血在慢性腎臟病患者中很常見,通常會用促紅素來治療。這研究探討了影響促紅素抗性指數(ERI)及其與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率的因素。研究使用了中國血液透析結果和實踐模式研究(DOPPS)5的數據。分析發現透析歷程、白血球數、透析器類型、身體質量指數、性別和白蛋白等因素與ERI水平有關。高ERI與增加的全因死亡率有關,尤其是在某些亞組中。監測ERI可以幫助預測血液透析患者的死亡風險,對ERI高的患者需要更密切的關注。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追蹤了3031名接受血液透析的日本患者,發現心血管系統、骨骼和骨骼肌的異常是這個族群中獨立的死亡風險因素。患者根據受影響器官的數量分成不同組,患有多個器官疾病的患者死亡風險、主要心血管事件和骨折風險較高。這項研究強調了考慮這些器官疾病對血液透析患者結果的綜合影響的重要性。 PubMed DOI

研究發現,NDCKD患者若TSAT <25%,十年內死亡風險增加。雖然TSAT <25%組MACE風險較高,但多變量分析結果不明顯。TSAT <25%為NDCKD患者獨立死亡風險,強調監測及預防TSAT低於25%的重要性。其他鐵生物標記如血清鐵和鐵/對數鐵蛋白比值,也可協助評估鐵缺乏情況。 PubMed DOI

洗腎病患者的血清鎂水平、貧血和死亡之關係研究資料有限。一項利用日本洗腎結果和實踐模式研究(J-DOPPS)數據的研究指出,血清鎂水平與促紅細胞生成素抗性指數(ERI)有關。較低鎂水平與較高ERI相關,而稍微較高水平則與較低全因和心血管疾病相關死亡有關。調整鎂水平可能是降低血液透析患者早逝風險的低成本策略。 PubMed DOI

這項研究分析了來自日本透析治療學會的數據,探討2007年開始血液透析的成人患者,血管通路(VA)建立的最佳時機。患者被分為早期、臨近和晚期三組。研究發現,早期和臨近建立VA的患者在1年內的全因死亡率較低,尤其是早期建立的患者,死亡風險顯著降低。結果顯示,至少在透析前1個月建立VA能降低死亡率,早期建立效果更佳。 PubMed DOI

本研究探討了系統性免疫炎症指數(SII)、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比率(NLR)及血小板與淋巴細胞比率(PLR)與慢性腎病(CKD)患者貧血風險的關聯。分析了2005至2018年4,444名成人的數據,結果顯示較高的SII、NLR和PLR與CKD患者貧血風險增加有關。特別是高NLR組的患者,其死亡風險比低NLR組高30%。研究建議管理炎症可能有助於減少CKD患者的貧血發生,且NLR可作為潛在的預後標記。 PubMed DOI

這項研究透過非目標代謝組學,找出與接受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風險增加相關的血漿代謝物。研究分析了522名參與美國/加拿大長期透析(LUCID)研究的患者血清樣本,發現喹啉酸和美基酸與透析第一年的死亡風險顯著相關。喹啉酸在死亡患者中的水平比存活者高1.72倍,美基酸則高1.57倍。雖然其他代謝物在機器學習模型中顯示重要性,但未達顯著性,這顯示喹啉酸和美基酸可能是死亡風險的重要指標,仍需進一步驗證。 PubMed DOI

一項為期9年的研究調查了78,256名日本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清磷酸鹽水平與心血管疾病(CVD)死亡率的關聯。結果顯示,較低的磷酸鹽水平可降低CVD死亡風險,特別是在有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CVD)或糖尿病腎病(DN)病史的患者中。研究發現,這些患者的受益人數(NNEB)較低,顯示強化磷酸鹽管理對他們特別有益。此外,年長患者在較高白蛋白水平下更能從磷酸鹽管理中獲益,強調了年齡和營養狀況在管理中的重要性。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血清鐵蛋白在敗血症相關急性腎損傷(SA-AKI)患者中的預後意義,並分析其與短期死亡率的關聯。研究使用MIMIC-IV數據庫,納入878名SA-AKI患者。結果顯示,血清鐵蛋白水平較高的患者在28天內的死亡率顯著增加,尤其是最高四分位數的患者,其死亡率明顯高於最低四分位數的患者,經調整後的危險比為1.92。這顯示血清鐵蛋白升高可能是SA-AKI患者短期死亡率的預測指標。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調查了75歲以上接受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中,血紅素(Hb)水平與死亡率的關係,並考量了他們的營養狀況。研究分析了2019至2021年的日本數據,納入95,771名患者,並計算了營養風險指數(NRI-JH)。結果顯示,在中位隨訪24個月內,有27,611名患者去世。低風險組的Hb水平較低時,死亡風險較高;而高風險組中,Hb水平與死亡率的關聯較弱。總結來說,高營養風險的老年患者中,Hb水平對死亡率的影響不如低風險患者明顯。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