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最近研究顯示,deferasirox 在腹膜透析病人中有效且安全,但對血液透析病人的效果尚未探討。本研究評估了 deferasirox 對血液透析病人的端粒長度、氧化壓力及鐵蛋白水平的影響。54 名病人接受每日 15 mg/kg 的治療,持續 6 個月,並有 50 名對照病人。結果顯示,血清鐵蛋白顯著降低,氧化壓力減少,端粒長度顯著增加。研究結論指出,deferasirox 對血液透析病人有助於降低鐵蛋白及氧化壓力,並促進端粒延長,是治療鐵過載的好選擇。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研究比較了兩種不同的靜脈注射鐵製劑,對缺鐵性貧血和非透析依賴型慢性腎臟病患者的影響。結果顯示,這兩種化合物對FGF-23和磷酸鹽水平的影響不同,可能會影響患者的健康結果。 PubMed DOI

研究發現,患有慢性腎臟疾病且接受促紅細胞生成素治療的病患中,鐵缺乏與心血管事件有關。轉鐵蛋白飽和度高(≥30%)的病患,預後較佳且心血管風險較低。保持高轉鐵蛋白飽和度可改善促紅細胞生成素反應,降低心血管事件風險。 PubMed DOI

研究比較了透析患者使用檸檬酸亞鐵(FC)和標準降磷治療的效果,結果顯示接受FC治療的患者在多個指標上有改善,且使用較少紅血球生成刺激劑和靜脈注射鐵。雖然FC組的不良事件稍微較低,整體而言,FC可能是透析患者一個有益的治療選擇。 PubMed DOI

這項亞組分析探討氫氧化鐵檸檬酸鹽對慢性腎病(CKD)患者在血液透析時的轉鐵蛋白飽和度影響,特別是對於飽和度低於20%的患者。研究利用ASTRIO及一項上市後監測研究的數據,結果顯示氫氧化鐵檸檬酸鹽能有效提高轉鐵蛋白飽和度至約30%。不過,研究缺乏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的數據,無法確定飽和度改善是否能降低這些風險。作者建議需進一步進行大規模研究以釐清這些關係。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端期腎病(ESKD)患者在接受血液透析(HD)時,端粒長度與心血管結果的關係。結果顯示,ESKD患者心血管疾病風險較高,端粒長度可作為生物標記。在308名HD患者中,中位端粒長度為1.51 kb,心血管事件發生率為每100患者年9.4。特別是,端粒較長的患者反而面臨更高的心血管事件風險,顯示端粒長度與心血管健康的關聯性可能比以往認知更複雜。 PubMed DOI

本研究探討鐵相關生物標記與血液透析病人貧血及全因死亡率的關係,旨在超越傳統的臨界值分析。透過前瞻性隊列研究,分析215,927名接受透析至少三個月的病人,發現低血清鐵蛋白和轉鐵蛋白飽和度(TSAT)與較高死亡風險相關。即使在高TSAT下,血清鐵蛋白的增加也可能提高死亡風險。研究建議為透析病人制定個性化的鐵管理策略,以改善治療效果。 PubMed DOI

腎性貧血在非透析慢性腎病(ND-CKD)患者中相當普遍,對口服治療的需求日益增加。本研究評估了enarodustat這種藥物在治療ND-CKD貧血的效果與安全性。研究在中國48個中心進行,156名參與者隨機接受enarodustat或安慰劑,為期8週,隨後皆接受enarodustat治療。結果顯示,enarodustat組的血紅蛋白顯著增加,且大多數患者在治療期間維持良好水平。安全性方面,enarodustat與安慰劑相當,顯示耐受性佳,成為ND-CKD貧血患者的潛在治療選擇。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評估roxadustat對接受腹膜透析(PD)患者的血脂影響及其治療貧血的效果。100名已接受紅血球生成刺激劑至少四週的PD患者,隨機分為roxadustat或紅血球生成素(EPO)治療,為期48週。 主要發現包括:roxadustat組在第2週血紅素略快上升,但整體變化無顯著差異;第12週時,roxadustat組的轉鐵蛋白飽和度顯著下降;到第48週,roxadustat組的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及三酸甘油脂顯著低於EPO組。 總結來說,roxadustat能改善PD患者的貧血及鐵代謝,並有效降低血清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白血球端粒長度(LTL)與慢性腎臟病(CKD)患者死亡率的關聯,特別是全因及特定原因的死亡率。研究利用1999至2002年的NHANES數據,發現較長的LTL與較低的全因死亡風險及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死亡風險相關,且呈現U型關係。年輕患者(65歲以下)若LTL較長或有高血壓,生存結果較佳。研究還指出,腎小管過濾率、白蛋白和總膽紅素在此關係中扮演中介角色。總之,較長的LTL可能是CKD患者的生存保護因素,並強調氧化壓力和腎功能的重要性。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評估了鐵羧基麥芽糖在居家血液透析兒童患者中,替代鐵蔗糖的效果。結果顯示,鐵羧基麥芽糖能顯著提升血紅素、轉鐵蛋白飽和度及網狀紅血球血紅素含量,且效果持續至少三個月。與鐵蔗糖相比,注射次數減少約十倍,成本也節省約五倍。總體來說,這項研究顯示鐵羧基麥芽糖在治療兒童缺鐵性貧血方面具臨床及經濟優勢,能提升醫療服務效率。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