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評估綜合性癡呆緩和醫療對中度至重度癡呆患者及其照顧者的效果。研究於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進行,涵蓋201對患者-照顧者,隨訪24個月。介入組每月接受專業支持,而對照組則接受標準護理。結果顯示,兩組在神經精神症狀上無顯著差異,但介入組的急診就診和住院次數顯著較少。總結來說,雖然緩和醫療未改善神經精神症狀,但能減少醫療資源的使用。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這項研究評估了韓國針對末期腎病患者的居家腹膜透析護理計畫,特別是在COVID-19疫情期間的長期效果。研究分析了2017年6月至2022年5月186名患者的數據,發現計畫實施前腹膜炎發生率每千名患者每月增加0.480例,但實施後顯著下降至每千名患者每月減少0.886例。此外,鈣和副甲狀腺激素水平也有改善。總體來說,這項計畫有效降低了腹膜炎的發生率,並改善了患者的臨床結果。 PubMed DOI

一項研究評估了針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早期緩和醫療,透過視訊會議和面對面會議進行。這項隨機試驗在美國22個癌症中心進行,涉及1,250名患者和548名照顧者。結果顯示,兩種方式的生活品質分數相似,視訊會議為99.7,面對面會議為97.7,差異符合標準。不過,視訊組的照顧者參與率較低。整體來看,虛擬緩和醫療在改善患者生活品質方面與面對面護理同樣有效,顯示遠距醫療的潛力。 PubMed DOI

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重度憂鬱症患者常缺乏篩檢和治療機會。馬拉威的一項研究評估了一種綜合照護模式的有效性和成本效益,涉及14個健康機構,實施階梯式照護,結合團體問題管理和抗憂鬱藥物治療。研究中,506名重度憂鬱症成人被篩檢,487人參加。結果顯示,綜合照護顯著減少憂鬱症狀並改善功能,顯示此方法能有效擴展心理健康服務。該試驗已在ClinicalTrials.gov註冊並完成。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評估每週三次的症狀篩檢,結合反饋與管理護理路徑,對小兒癌症患者自我報告症狀的影響,並與常規護理比較。研究在美國20個小兒癌症中心進行,招募445名8到18歲的新診斷患者。結果顯示,篩檢組的症狀困擾顯著低於常規組,但疲勞和生活品質無差異。篩檢組急診就診次數較高。總結來說,症狀篩檢有助改善症狀評分,建議納入常規臨床護理中。該試驗已在ClinicalTrials.gov註冊,識別碼為NCT04614662。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多學科、以病人為中心的照護對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慢性腎病患者的影響,納入131名患者,並比較綜合照護與傳統照護的效果。結果顯示,雖然兩組在重大不良事件上無顯著差異,但綜合照護組在心衰住院方面有減少的趨勢,且在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上有改善,顯示這種照護方式對於管理複雜患者可能是一個有前景的選擇。 PubMed DOI

這項研究透過分析線上語言數據,探討COVID-19疫情期間及之後,公眾對緩和醫療的看法。研究運用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分析了來自英語網頁和社交媒體(特別是X)的態度與情感,並分為三個時間段進行比較。結果顯示,自疫情以來,對緩和醫療的討論多被恐懼和不確定性主導,社交媒體上的誤解增加了44%。研究強調,疫情對緩和醫療的影響在2024年仍然明顯,這些見解可幫助政策制定者改善公眾的負面看法。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評估了一項針對急診部門老年重病患者的多元介入措施,從2018年到2022年在美國29個急診部門進行。介入措施包括多學科教育、溝通模擬、臨床決策支持及工作人員反饋。結果顯示,住院率從64.4%輕微下降至61.3%,但未達統計顯著性。其他醫療使用情況及六個月存活率也無顯著變化。總體而言,這項措施對老年重病患者的住院率及醫療利用未見明顯影響。研究已在ClinicalTrials.gov註冊,識別碼為NCT03424109。 PubMed DOI

SPIRIT介入是一種基於證據的方法,旨在改善透析病人及其代理決策者的預立醫療計畫。最近的評估顯示,82.7%的參與者完成第一次會議,76.4%參加第二次會議。護理提供者在會議中遵循步驟的忠實度高達98%至100%。病人和代理者對SPIRIT的接受度也很高,認為改善了溝通和關係。然而,安排會議時面臨挑戰,需平衡其他臨床責任。研究建議未來需探索克服這些障礙的策略。 PubMed DOI

這項研究顯示,接受血液透析的晚期慢性腎病患者對緩和醫療有很大的需求。在128名回顧的患者中,有45%可能會從緩和醫療中受益,但其中72%並未接受任何形式的緩和醫療。無論是原住民、托雷斯海峽島民或非原住民,對緩和醫療的需求都特別高。這些發現強調了滿足這些患者的緩和醫療需求,以提升他們的生活品質。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評估了健康系統與社區基礎的失智症照護,與一般照護相比對患者及照顧者的有效性。從2019年到2023年,研究在美國進行,招募了2,176對失智症患者及其照顧者。結果顯示,兩種主動照護方式在行為症狀和照顧者壓力上並無顯著差異,但在照顧者自我效能方面優於一般照護。總體來看,這兩種照護方式對照顧者的自我效能有改善,但對患者的行為症狀和照顧者壓力影響有限。該研究已在ClinicalTrials.gov註冊。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