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比較了經肛門全系膜切除術(TME)和腹腔鏡TME在中低位直腸癌患者的3年無病生存率。研究在2016年4月至2021年6月於中國16個中心進行,共有1115名患者參加。結果顯示,經肛門TME組的3年無病生存率為82.1%,腹腔鏡TME組為79.4%,顯示經肛門TME效果不劣於腹腔鏡TME。局部復發率和整體生存率也相似。總結來說,經肛門TME在中低位直腸癌患者中提供了相當的長期腫瘤學結果。該研究已在ClinicalTrials.gov註冊,識別碼為NCT02966483。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一項研究發現,對於低手術風險的主動脈瓣狹窄患者,經皮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在1年內的死亡率、中風率或再入院率比手術更低。然而,追蹤5年後顯示TAVR和手術在複合終點上沒有明顯差異。這項研究由愛德華生命科學公司贊助,註冊號碼NCT02675114。 PubMed DOI

大腸直腸癌是全球重要議題,新興經濟體發病率上升,早期病例增加。過去十年研究提升對癌症了解、治療及存活率。系統治療、手術技術進步延長預期壽命。專注於括約肌保留、精準腫瘤學、腸道微生物組分析等。多學科合作是大腸直腸癌治療的重要進展。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氨甲環酸對肝臟切除癌症患者的出血和輸血影響。從2014年到2022年,共有1384名參與者隨機接受氨甲環酸或安慰劑。結果顯示,氨甲環酸組有16.3%需輸血,安慰劑組為14.5%,兩者差異不大。手術出血量也相似,但氨甲環酸組的併發症發生率較高。總結來說,氨甲環酸未能減少出血或輸血需求,卻可能增加術中併發症。 PubMed DOI

在德國進行的一項非劣效性試驗中,針對心臟衰竭及次級二尖瓣逆流的患者,研究比較了經導管邊緣對邊修復與外科二尖瓣修復/更換的療效與安全性。結果顯示,介入組在一年內的主要療效事件為16.7%,手術組則為22.5%,顯示出非劣效性。安全性方面,介入組的重大不良事件為14.9%,而手術組高達54.8%,顯示經導管方法更安全。因此,經導管邊緣對邊修復在療效上不劣於手術,且安全性顯著優於手術。 PubMed DOI

TransMet研究調查肝臟移植結合化療對永久性不可切除的結直腸肝轉移患者的療效,並與單獨化療比較。研究在20個歐洲中心進行,納入94名年齡18至65歲的患者,隨機分為肝臟移植加化療組和單獨化療組。結果顯示,肝臟移植加化療組的5年整體存活率為56.6%,顯著高於單獨化療的12.6%。雖然兩組均有不良事件報告,但研究結論認為,肝臟移植結合化療可能成為不可切除結直腸肝轉移患者的新標準治療選擇。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評估立體定向體部放射治療(SBRT)對局部前列腺癌患者的效果,與傳統放射治療相比是否不劣。874名T1或T2期前列腺癌男性參與,隨機分配接受SBRT或對照治療。結果顯示,SBRT組的5年失敗自由率為95.8%,對照組為94.6%,證實SBRT的非劣性。不過,SBRT組的泌尿生殖系統毒性較高,達26.9%。總體而言,SBRT對低至中等風險的前列腺癌患者是一個可行的治療選擇。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擴大淋巴結切除術對局部肌肉侵襲性膀胱癌患者的影響,結果顯示無病生存率和整體生存率與標準淋巴結切除術相比,並無顯著差異。研究中658名患者中,592名符合條件,隨機分為擴大(292名)和標準(300名)兩組。中位隨訪6.1年後,擴大組的無病生存率為56%,整體生存率為59%,均低於標準組的60%和63%。此外,擴大手術還與較高的不良事件和死亡率相關,顯示其並未改善生存結果,反而增加了併發症。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評估三尖瓣經導管邊緣修復術(T-TEER)結合優化醫療療法(OMT)對重度三尖瓣逆流患者的療效。研究在2021至2023年於法國和比利時進行,共300名患者參加,隨機分為T-TEER + OMT組和OMT單獨組。結果顯示,T-TEER + OMT組有74.1%的患者在一年後臨床狀況改善,顯著高於OMT組的40.6%。此外,T-TEER組的三尖瓣逆流嚴重程度明顯降低,患者自我評估得分也更高。總體來看,T-TEER對重度三尖瓣逆流患者的療效顯著。 PubMed DOI

肛直腸癌的管理需要多學科團隊合作,最近生成式人工智慧(AI)的進展為醫療應用帶來新機會。本研究比較了AI聊天機器人提供的管理建議與結直腸癌多學科團隊(MDT)的歷史決策,評估其臨床適用性。研究納入15名患者,結果顯示AI建議與MDT決策一致性高,平均評分為4.08。雖然評分者間一致性中等,但AI的潛力在癌症管理中仍然顯著,顯示出大型語言模型的臨床輔助價值。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胰高血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GLP-1RAs)對2型糖尿病(T2DM)患者結直腸癌(CRC)風險的影響。透過系統性回顧分析五項研究的數據,涵蓋超過200萬名T2DM患者,結果顯示GLP-1RAs能顯著降低CRC風險,相較於其他抗糖尿病藥物如噻唑烷二酮和胰島素等。雖然與磺脲類、DPP-4抑制劑和二甲雙胍的比較未見顯著差異,但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可能也有保護作用。研究強調在糖尿病治療中需考慮癌症風險,並呼籲進一步研究GLP-1RAs的影響。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