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比較住院病人接受透析(HD)與未接受透析(非HD)的復健效果,涉及902名病人。結果顯示,HD病人的復健時間較短(每天43.3分鐘對比38.8分鐘),但住院時間較長(48.5天對比58.1天)。出院時,HD病人的身體表現指標較差,包括10米步行速度、起立行走測試及短期身體表現測試的分數。研究結論強調,HD病人的復健需改善,應增加復健時間並提升活動功能。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研究發現,大部分中國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缺乏運動,多數僅做輕度活動如散步。而那些進行中至高強度運動的患者在健康相關生活品質表現較好。定期運動也與部分領域的HRQOL有正向關聯。研究建議應鼓勵患者增加身體活動,並訂製適合他們活動水平和習慣的運動計畫。 PubMed DOI

許多末期腎臟病患者開始透析時可能會遇到身心挑戰,最初6個月死亡率較高,或許因為透析過於密集。逐步開始透析可以提供較緩和的方式,根據剩餘腎功能調整透析程度。觀察性研究顯示這種方法是有益的,但醫師擔心普及遇到挑戰。精心挑選適合的患者至關重要,剩餘尿素清除率>3 ml/min/1.73 m²者適合。從尿液計算腎功能並調整透析目標是重要挑戰,有助於逐步推廣透析。 PubMed DOI

研究發現,有氧運動搭配核心穩定性運動對血液透析和腎移植等待名單上的病人以及腎臟移植病人有正面影響。建議將結構化運動計畫納入CKD管理,可提升功能能力、減輕疼痛、改善生活品質,有助於病人的福祉。 PubMed DOI

透析患者在進行血液透析時,若結合家庭運動計畫,能有效改善身體狀況,特別是增加步行距離。血液透析期間運動需在透析過程中進行監督活動,確保安全並提供即時反饋。家庭運動則提供更靈活、方便的運動方式,讓患者能輕鬆將運動融入日常生活。結合這兩種方法可增進遵從性和長期健康效益,但尚未有隨機試驗證實此雙重方法的效果。 PubMed DOI

研究評估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和非透析日的飲食狀況,發現多數患者熱量和蛋白質攝取不足,缺乏各種營養素。雖然他們遵循限制鉀、磷和鈉的建議,但對必要營養素攝取不足。遵守這些限制可能導致蛋白質和熱量攝取不足,增加肌肉流失和營養不良風險。研究強調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營養問題的重要性,以提升治療效果。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一個為期12週的整合性認知與身體訓練計畫對血液透析病人功能能力的影響。44名病人參加了單盲隨機對照試驗,實驗組進行騎自行車和認知訓練,對照組則接受標準治療。結果顯示,實驗組在認知功能和移動能力上都有顯著改善,而對照組則出現下降。研究建議進一步進行更大規模的研究,以驗證這些結果,並探討如何提升病人的生活品質。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慢性血液透析(HD)患者在運動能力和反應上的差異,特別是透析前(pre-D)和透析後一天(non-D)的表現。研究發現,透析前的急性運動對心肺反應和肌肉力量並無顯著影響,且pre-D和non-D的峰值氧氣攝取量(V̇O2)及股四頭肌峰值扭矩沒有明顯差異。雖然有些小差異如靜息心率較低,但整體來看,運動訓練的時機可能需要重新考慮。 PubMed DOI

這項研究針對透析病人的身體功能狀態進行調查,發現他們在身體表現上有顯著障礙。446名來自八個透析中心的病人參與了多項測試,包括SF12、EFST、SPPB和HST。結果顯示,超過53%的病人有嚴重身體障礙,且在年齡、握力、跌倒風險等方面的表現差異明顯。主要影響因素為年齡、跌倒風險和握力。研究強調SPPB在評估這類病人中的有效性,並建議使用其他工具來制定個別化的身體活動計畫。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比較了接受不同透析方式的患者在健康相關生活品質(HRQoL)的變化,包括機構性血液透析(IHD)、腹膜透析(PD)和居家血液透析(HHD)。研究分析了2017至2021年間930名患者的RAND-36問卷數據。結果顯示,IHD患者的身體組成摘要(PCS)分數較低,隨著時間推移,所有組別的PCS分數都有下降,PD患者的下降最明顯。心理組成摘要(MCS)方面,HHD患者有改善趨勢,而IHD和PD則無。這研究強調不同透析方式對生活品質的影響,幫助患者做出更好的治療選擇。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病(CKD)對健康影響深遠,會降低生活品質並增加住院率。本研究探討運動訓練對透析CKD患者的健康相關生活品質,特別是心理健康的影響。系統性回顧分析了25項隨機對照試驗,結果顯示運動能顯著改善心理和身體健康得分。有氧和抗阻訓練均有效,特別是中等強度、持續12-26週的監督運動,對心理健康有明顯提升。總之,適當的運動訓練對透析患者的心理健康有正面影響。 PubMed DOI